原标题:为爱挽袖 用热血为生命“续航”
1-9月,我市3.5万余人次无偿献血1124万余毫升

绵阳诗丽堂公司员工在兴力达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 记者 李锦辉 摄
热血映初心,大爱暖绵州。近日,涪城区石塘街道的居民走进市中心血站,石塘路、御安等社区群众排起长队,用涓涓热血传递城市温情。这一幕,正是绵阳无偿献血热潮的生动缩影。2025年1-9月,全市共有35590人次踊跃献血,采集血液56224.5个单位(合计11244900毫升)——按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计算,相当于2800余人的总血量。无数份爱心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红色暖流”,绘就绵阳的文明底色。
团体献血扛大梁
筑牢临床用血“压舱石”
团体献血作为临床用血的“稳定器”,在今年的献血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月,全市共开展341次团体献血活动,贡献了约46%的献血总量,有效缓解了临床用血带来的压力。
在众多团体中,基层力量活力满满:石塘街道、杨家镇等将无偿献血融入日常,每年常态化组织3次以上献血活动,通过工作群推送、村社大喇叭播报等方式普及献血政策,动员居民和辖区企业共同参与;医疗系统率先垂范,1-9月组织团体献血83场,6095名医务工作者以专业身份破除“献血伤身”误区,树立行业榜样;高校青春力量踊跃参与,28场“青春热血、爱心校园”活动走进校园,创新推出“献血车进宿舍区”“周末专场”等服务形式,1.2万余份科普资料精准触达青年学子。
精准宣传全覆盖
爱心理念入人心
针对部分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误区,我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络,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宣传,让献血知识、政策红利直达千家万户。
面向社会大众,上百个电子阅报栏、300余辆公交车载电视、2000余辆出租车顶LED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多辆献血公交宣传车穿梭城区,38个景区电子屏让爱心与风景相伴;涪江观察APP开设“绵阳献血”专栏,100多个多媒体阅报栏滚动播放主题视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百条新闻报道、200多条科普短视频,让献血知识触手可及。
面向团体与青年,安排专人对接团体单位,通过“感谢状”“光荣榜”“爱心企业”认证等方式激励凝聚力量;走进高校开展10 场专题宣讲,覆盖1.4万名学子,回收5000余份调研问卷。
面向献血者与用血者,深入挖掘“百次献血达人”事迹,制作多条主题短视频传播正能量;为993人办理“健康绵州博爱卡”,协助5名金奖献血者就医,发送“血液去哪儿”短信传递价值认同;张贴400余张“血费报销一次都不跑”宣传海报,投放3万张宣传折页,让政策红利直达群众。
品牌活动常态化
献血成城市新风尚
从常态活动到特色品牌,我市不断丰富无偿献血参与场景,让“为爱挽袖”成为文明绵阳城市新风尚。
借助“6·14 世界献血者日”表彰活动、节假日等举行献血活动,以及“公务员无偿献血月”、“5·8红十字日”等联动活动,通过“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凝聚社会共识。“白衣天使献血月”每年2月、8月如期开展,以专业示范传递科学献血理念;高校献血活动创新设置签名墙、抽奖等环节,让奉献爱心充满青春仪式感。
一滴热血,一份担当;一座城池,满城温情。3.5万人次的无私奉献,341场团体献血的同心聚力,无数条宣传信息的温暖传递,让无偿献血不仅保障了临床用血需求,更成为绵阳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生动见证。这份跨越年龄、职业的热血约定,正持续书写着“健康绵州、博爱之城”的温暖篇章。(记者 彭雪)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