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虽远,两心同频。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指引下,从“三圣之地”浙江衢州柯城,到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1700 余公里的山河不再是阻隔,而是化作两地携手共进的“协作坐标”。作为东部帮扶西部的生动实践,柯城与北川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纽带,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与北川的生态、文化、特色资源深度绑定,一项项产业合作在羌乡扎根、一次次消费帮扶让特产出圈、一张张百姓笑颜映照着生活变迁……一路并肩走来,两地同心同向、共谋共建,以全方位协作架起跨越山海的共赢桥梁,以多层次联动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在宽领域合作中收获累累硕果,持续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北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浙川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暨绵阳·北川第十届羌茶节在北川举行。 记者 唐舒琪 摄
产业筑基
山海共育增收“金种子”
清晨的北川永昌镇福田村,阳光洒在蓝莓产业园,薄雾在连绵的山间缓缓流淌。村民廖碧厚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对蓝莓植株进行精细修枝,“秋冬管护是来年丰收的关键。”
这片3000余亩、栽种50万株“蓝莓1号”的产业园,是浙江省驻绵工作队组织农科专家实地考察筛选的“东苗西种”示范项目,今年鲜果产量超400吨,综合收入4500余万元,还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成为“福田样本”。
在区域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低空经济凭借其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强劲的发展潜力,成为新兴产业领域的“新蓝海”。为抓住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北川汇聚多方力量,依托东西部协作“蓝鹰工程”无人机驾驶培训项目,启动了“蓝鹰之星”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
培训课上,数架无人机在学员的操控下,时而精准悬停,时而灵活变换队形。学员王磊紧盯着手中的操控屏,屏幕上实时传回农田的高清影像。“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学会了飞无人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农林巡检、航拍测绘都能胜任。”王磊的脸上洋溢着信心。据了解,“蓝鹰之星”33名首期学员中,28人成功取得技能证书,取证率高达84.8%。
产业为先,链动发展。东西部协作将产业协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力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除发展蓝莓、低空经济外,东西部协作还通过构建“产业—品牌—文旅—数智”茶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中药材加工厂房及配套设施等措施,不断推动以北川苔子茶、中羌药材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2024年,北川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4万亩,其中,厚朴、辛夷等木本药材35万亩,黄连、云木香等草本药材9万余亩。北川苔子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已培育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2个、市级7个,苔子茶品牌价值跃升至6.61亿元。2025年,茶叶综合产值从2022年的4.53亿元增长至8.5亿元。

“蓝鹰之星”技能培训开班。 记者 唐舒琪 摄
共富织锦
羌绣文旅绣出幸福路
2025年4月28日,四川省首家“振兴工坊”在北川云珍羌绣体验馆揭牌,此举标志着浙川东西部协作“振兴工坊”正式落户北川。
在“振兴工坊”,羌族绣娘任冬梅手中的针线在布料间灵巧穿梭,一幅精美的羌绣图案逐渐成型,“以前做绣活只是个人爱好,现在通过‘振兴工坊’,作品可以卖到全国各地,每月能增收3000多元。”
近年来,北川云珍羌绣体验馆坚持“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带动北川19个乡镇的2000余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培育专业绣娘1200余名。同时依托“羌绣工坊+村播基地”数字化平台,持续与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具有羌族元素的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绣娘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部分骨干年收入超10万元。
今年国庆期间,曲山镇石椅村寨子里羌红飘扬,来自重庆的游客吴女士和家人们沿石阶向上。抵达寨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羌族同胞热情地为每位客人系上象征吉祥的红绸带,并敬上一杯醇香的咂酒。夜幕低垂,羌寨广场上,篝火与羌歌羌舞交相辉映,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快地跳起沙朗……游客沉醉于浓郁的羌风羌韵中,流连忘返。
执子山海间,落棋共富路。近年来,石椅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多元创新举措成功“出圈”,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通过构建“云上北川—AI商务大模型”、引入浙江芒种品牌管理集团资源、开展“村播计划示范直播间”、打造“亚日萨禹泉茶舍”示范项目等措施,让石椅羌寨持续焕发活力。此外,石椅村集体与国资平台合作,村民以住房、果园等资产入股,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培育农文旅产业经营户92户、旅游接待经营户23户,形成“企业引领、村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1-10月,石椅村接待游客46.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02.04万元。”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站在村口的观景台上,指着远处错落有致的羌寨民居说,“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销售农特产品、参与旅游服务等方式实现多元增收,富民增收成效显着。”

绣娘参加羌绣培训。 记者 唐舒琪 摄
产销协作
羌味出川香飘长三角
“北川老腊肉品种非常多,特别香,我打算多买几盒带给家人!”在衢州市柯城区机关食堂展销点前,市民李阿姨正忙着选购北川特产。在今年5月的“绵品进机关 羌食荟柯城”主题展销活动中,20余家北川企业携百余种特色产品亮相柯城,仅午间两小时就售出800余件,销售额超3万元。
今年10月,北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羌食荟”走进衢州吾悦广场,参加“浙川情深·羌调衢韵”专场推介会。此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产品为载体,通过品牌推介、美食品鉴、文化展示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多元形式,全面展示羌族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推动“羌食荟”品牌打开衢州乃至长三角区域市场,进一步激活两地资源要素流动,展现浙川东西部协作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丰硕成果,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柯城+北川、德门龙面条+安福魔芋、金钱眉+苔子茶……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好产品,一头连着大市场。近年来,柯城、北川两地依托政采云、832等线上平台,构建起立体化产销渠道;在水亭门街区打造融合展销点,融入浙川菜系元素,让北川农特产品走进更多家庭;通过搭建“余杭—柯城—北川供销联盟”、借助柯城“村播基地”网红主播资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专场推介会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推介北川农特产品。今年,北川产品已入驻衢州8家“消费帮扶产品”店及3家商超专柜,追加签订购销合同至1200万元,截至10月,通过东西部协作销往东部地区的北川农特产品金额达8900余万元。

浙川东西部协作蓝莓产业现代农业园区。 记者 唐舒琪 摄
民生润心
医教协同守护好日子
“医生特别有耐心,不仅仔细帮我检查了视力,还教了我很多日常护眼知识,真是太贴心了。”前来就诊的群众李宛桦高兴地说道。在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诊疗大厅内,来自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正在开展精准医疗帮扶活动。从县人民医院到各个乡镇的乡村卫生室,专家们通过建站合作、技术指导、基层义诊等形式,将东部地区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北川群众的“家门口”。
医疗帮扶的核心不仅是“送技术”,更要“育人才”“提效能”。衢州专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先进诊疗经验手把手教给北川医生;选送北川医院业务骨干到衢州进修学习,让他们实地“取真经”;创新打造“诊间支付”系统,持续优化北川医院数字化管理水平。
人才互动激活了北川医疗的“造血”机能,让本土医护人员快速成长;技术创新打破了诊疗瓶颈,让以往棘手的疑难杂症有了更优解决方案;优质资源下沉夯实了基层医疗根基,让北川群众就医更安心、更放心。截至目前,北川已有3家县级医院与3家浙江柯城区医院结成帮扶对子,进一步推动北川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乡村振兴的长远根基。这几天,在北川永昌中学校园里,空调清洁师正利用周末时间对校内空调进行全面清洗。据介绍,这批空调共计376台,是今秋开学前,柯城区投入近200万元专项资金为学校安装的,目的是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柯城与北川两地教育系统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送教送培、学术交流、教学研讨活动。2025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学科培训讲座20余期次,帮助培训北川教师8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北川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衢州柯城与北川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合作,从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到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从物资支援到教育理念共享,协作的层次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拓展。”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挂职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办副主任的陈佩文介绍,“下一步,两地还将继续聚焦教育领域,进一步拓展协作内容、创新协作模式,共同推动两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海携手情相牵,千里共绘新画卷。从医疗帮扶解民忧,到产业协作、消费帮扶、民生保障强根基,东西部协作的温暖正悄然渗入北川的每个角落。展望未来,北川必将牢记协作共赢的主题使命,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实践,与柯城共同拓展协作领域、深化协作内涵,永续跨越千里的协作情谊,持续谱写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让东西部协作的果实更加甜美,让羌乡人民的生活画卷更加绚烂。(杨国华 记者 唐舒琪)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