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的“金种子”,在壤塘民生领域开花结果
发稿时间:2025-10-22 10:3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川西北高原,层林尽染。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壤塘县,这个秋天与往年有些不同——教室里传来的不只是琅琅书声,更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医院里迎来的不只是求医群众,更有专业精准的先进诊疗…… 民生冷暖,千头万绪,却在绵阳多年如一日的结对帮扶中,化作一幕幕温暖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改变。

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结对帮扶壤塘县人民医院
 


  川西北高原,层林尽染。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壤塘县,这个秋天与往年有些不同——教室里传来的不只是琅琅书声,更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医院里迎来的不只是求医群众,更有专业精准的先进诊疗……

  民生冷暖,千头万绪,却在绵阳多年如一日的结对帮扶中,化作一幕幕温暖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改变。

  

壤塘县中学“未来班”初一(1)班教室

  教育之变

  从“单打独斗”到“集体攻坚”

  10月10日,在壤塘县中学“未来班”初一(1)班的教室里,一场关于“如何正确交友”的小组讨论正在进行。学生岗桑秋旺不仅认真与同学们交换意见,还主动举手分享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师生高效互动,学习氛围热烈而温馨。

  这场变化的背后,是绵阳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注入。今年3月,壤塘县与绵阳某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筹备组进驻壤塘;8月24日,“未来班”如期开学。短短半年间,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在这片高原牧区悄然发生。

  “这是教研活动质的飞跃。”壤塘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孟岩的感受最为真切。她介绍,引入的“5级教研体系”和“3环N步教学模式”,正在彻底改变老师们“单打独斗”的教学传统。“现在,我们更像是‘集体攻坚’,教研目标更明确,内容更精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孟岩说。

  从个别学生勇敢发言,到整个教研体系深刻变革,绵阳教育帮扶的种子,正在壤塘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然而,其价值更在于模式的探索与沉淀。孟岩说:“‘未来班’更像一粒‘种子’,我们希望它在壤塘开花结果后,其成功经验能够被复制、推广,最终为广大民族地区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可演进的教育‘未来模式’。”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绵阳持续链接优质教育资源,先后推动游仙与壤塘3所中小学建立“校联体”,实施“国培计划”专项行动,为100余名壤塘教师提供精准指导。自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绵阳市已向壤塘县支教186人次。

医务人员在壤塘驻院帮扶

  医疗之变

  从“跋涉求医”到“家门口诊疗”

  今年年初,壤塘县人民医院迎来一个温暖人心的变化——血液透析室正式开科运行,结束了当地患者远赴外地透析的历史。

  10月13日,走进崭新的血液透析室,先进的设备有序运转,本地医护人员在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正在熟练地为患者泽真进行透析治疗。“现在,家门口就能做透析,再也不用奔波3小时去马尔康了。”泽真感慨地说,这不仅省去了路途奔波,更减轻了家庭负担。

  变化不止于此。今年9月,随着眼视光中心、口腔诊疗中心相继揭牌,壤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眼科和口腔诊疗服务,实现了从“翻山越岭求医”到“家门口就诊”的历史性转变。

  “以前患者只能到小诊所或医院五官科做简单治疗,现在方便多了。”壤塘县人民医院口腔诊疗中心口腔科医生更白介绍:“在绵阳老师的临床带教下,我们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些改变,是十二年医疗帮扶结出的硕果。自2013年起,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开始结对帮扶,从初期派驻专家,到2021年全面托管,再到2022年开展“组团式”帮扶,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模式持续创新。

  数字见证着这场医疗蝶变——十二年来,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选派22批次114人次驻院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93项,填补了包括髋膝关节置换、白内障超声乳化等在内的15项技术空白;完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及健康管理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建设,建成博士工作站3个,完成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系统建设,让群众足不出县也能享受“三甲医院”医疗服务。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成长——培养学科带头人8人,传帮带本地人才69名,团队带团队7个,指导42名人员晋升职级。

  “我们正推动医院从‘基础诊疗’向‘优质诊疗’转型。”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绵阳四0四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兼壤塘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肖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订单式培养、定向式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并依托博士工作站等平台深化学科建设。

  山河有情,绵壤同心。

  从教育到医疗,从硬件改善到理念革新,绵阳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始终紧扣壤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份用心用情的民生答卷,不仅写在项目清单上,更写在壤塘群众的笑脸上,让高原上的民生幸福更加可观可感、可触可及。(记者 尹秦 王泽宇 见习记者 刘燚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