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绵阳中学校长苟文彬:“各美其美 卓越的N种可能”探索“教育密码”
发稿时间:2025-10-10 09:0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10月9日19:55,绵阳新闻综合频道首播“涪江观察开讲啦”公益讲座——绵阳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苟文彬与学生家长代表,共同探索“教育密码”。

  

 

  绵中航空班学子接受央视采访

  

 

  绵中学子参加研学活动

  

 

  绵中学子(中)在体育赛事中奋力拼搏

  苟文彬以“各美其美 卓越的N种可能”为主题,为大家做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在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下,不同兴趣和潜质的学生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多才多艺的“学霸”如何养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既能提升学业又能快乐玩耍?……节目中,苟文彬就托举人才的国防梦、拔尖创新的成长赋能、多元成才的蓬勃绽放等方面生动举例,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学校如何搭建“成长沃土”,让教育的“绵阳样本”更具温度与力量。

  □ 记者 安峥 文/图

  雏鹰振翅

  托举人才的“国防梦”

  “空军航空大学录取40余人,录取人数全国第一;国防科技大学录取24人,录取人数全国第一;国防军队院校录取146人,录取人数全国第一……”观众们首先看到属于绵阳中学的满屏“第一”,惊呼之余也真切感受到了绵中人是怎样把“爱国奋斗”写进行动里的。

  大家不免好奇:绵中航空班招生到底有啥门槛?苟文彬当场给出了答案——政审合格、身体过硬、文化达标。

  苟文彬表示,包括不少来自大凉山的彝族青年、甘孜州的藏族青年在内的有志青年,在绵中实现从大山、草原到蓝天的飞跃。前几届毕业的学子目前已经入列一线作战部队,有的已经驾驶着歼20,守卫祖国的蓝天。

  “要想‘上天’,得先在地面上打好基础,得到思想和身体素质上的锤炼。”苟文彬表示,绵中航空班设置了航空理论+军事体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四维”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热爱空天、矢志飞行、素质全面”的学员队伍。

  “输送一班人,影响全校人”。在绵中航空班的榜样示范和引擎带动下,学校深入开展全员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融入课程,建立了覆盖全员的“五星”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涵盖思想教育、军事理论和实践、军事科技、学科军事。学校还将军事前沿和国防科技融入教学教育,让科学有了报国强军的价值导向。

  科技之城,红色之城。绵中教育与绵阳科技城一直在双向奔赴,共同成长。一是用好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两弹一星”精神承载地的独特国防军工文化、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军事单位,让院士、战士走进学校讲坛,让思想教育“活动”起来、“行走”起来。二是参与全市“青爱的绵阳”品牌活动,让学生走进科技创新馆、机器人产业园等地,在研学体验中成长。

  “爱国主义教育从来不是抽象的,‘爱国、奋斗’是学校德育主线,也是绵中学子鲜明的精神底色。”苟文彬表示。

  沃土育新

  拔尖创新的成长赋能

  今年6月25日,清华大学官微连续点赞两名绵中学子——刘恭言和景亿,一个情怀家国、参军报国,一个玩转AI、打开语言“黑箱”。他们既是绵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典型代表,也是无数优秀绵中毕业生的缩影。

  两名学生成长路径不同,但都源于绵中同一片土壤: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很多人说,绵中毕业生每年能收到那么多清北和985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因为生源本身就很优秀,对这个观点,苟文彬有着自己的看法——

  许多家长和优秀学生向往绵中,绵中“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既是绵中的光荣,也是绵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能考进绵中的学生,成绩肯定都不差,但三年后要真正成为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扎实、学业全省领先的人,学校教育是关键,家校共育是支撑,自身努力很重要。

  苟文彬表示,就学校教育来说,绵阳中学几十年的办学积淀,早已构建起一套科学系统的、面向未来的《绵阳中学卓越课程体系》。

  《卓越课程体系》主要分卓立、卓识、卓行三类课程,卓立课程聚焦立德树人,卓识课程聚焦知识素养,卓行课程聚焦实践创新。其中,必修学科拓展、提高类校本课程有39门,必修非学科拓展、提高类校本课程有16门,竞赛、强基、艺体特长和青航校课程有45门。总共10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包含德育思政、航空国防、艺术非遗、科技人文、竞赛强基、劳动实践、创新创造等各方面。在绵中,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课程。

  有网友表示:“这课表比我大学还丰富!现在重读高中还来得及吗?”但问题来了,这么多“非应试”课程,学校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做呢?

  苟文彬认为,学生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全面的、系统的过程,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滋养。绵中坚守“不培养只有分数的人”,“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四个‘高’:理想高远,品德高尚,行为高雅,能力高强。丰富多彩的课程就是从思想引领、身心健康、创新探究、劳动实践、艺术人文等很多领域去给学生提供高营养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眼界更宽,思维更活,动力更强,素养更高”。

  苟文彬还认为,好的教育需要家校共育。“学生入学,家长进校。”2017年,绵中率先开始探索开办家长学校,8年来,绵中形成了家长学校特色课程体系,3万多个家庭30余万人次在家长学校线上线下学习获益。家长学校受到全体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每周六的家长选修课也线上秒空,家长上课积极性非常高。“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无形中,家校共育的目的就达成了。

  “教师是学校发展好坏、学生成才质量的关键变量。”苟文彬表示,在绵中,质量提升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提升的关键在老师,教师提升的抓手在教研,“近年来,我们提出‘学术型’高中建设,就是以学术的精神和学术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森林竞芳

  多元成才的蓬勃绽放

  除了课业成绩,绵阳中学的同学们在体育、艺术方面同样频传捷报。

  “在今天这个智能化时代,教育更丰富、更智能、更个性、更高效。”苟文彬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有良好的土壤,多元个性差异得到尊重。学校要像森林,应是包容的、复杂的,这里高低错落、参差不齐,但都可以蓬勃生长,各美其美。学校也要像田野,长满各种庄稼,而不能像工厂,生产一样的产品。

  不少网友都会感到好奇,绵中学生不仅是学霸,而且还多才多艺,难道他们一天有48小时?

  苟文彬表示,这是一种误解。所谓的学霸,往往是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平衡得很好的人。驱动他们学习成长的,是内驱力,即其自身的成长力。第一,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感,学习的价值定位;第二,专注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第三,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

  “学生以兴趣、专注力、探索热情为核心的驱动力,需要学校更多地保护、鼓励、涵养,不强迫、不抑制,因此相关要素应该谨慎‘有为’,有时甚至是‘无为’。”苟文彬谈道,类似于学校运动会的扣篮大赛、高三的减压BBP、学校几十个社团的常规运行……学校努力以“包容、人文、自由、温度”为关键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帮助,同时充分供给情绪价值和情感价值,助力学生“情感丰盈”和“精神发育”,积攒温润一生的力量。

  苟文彬表示,“在未来,我们将始终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优质成长为目的,坚守教育本真,不断与时俱进,坚持守正创新,为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更美的过程,致力于更美好的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的人才,为绵阳现代化教育强市、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绵中力量!”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