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腊月廿二。9:00,绵阳三台县汽车客运站人来人往,拖着行李箱、背着大包小包的人们步履匆匆,脸上满是回家过年的期盼。
“莫催哦,我一会儿赶公交车就拢屋了。”一辆从成都开往三台的大巴车停靠在进站口,一位背着背包、正在接电话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大哥,你从哪里回来?”记者迎上去和他搭话。
“从江西,昨天晚上坐飞机到成都,今天一大早又转了两三趟地铁到梁家巷汽车站赶大巴车。看嘛,一年没回家了,老婆电话催了一道又一道……”
40来岁的何发金是三台乐安镇阳光村人,18岁外出打工,走南闯北多年,很健谈。说起回家过年,他打开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
“今年打工挣了不少钱吧?给家里人都带礼物了吧?”记者问。“挣多挣少都要回家过年。把挣回的钱交给老婆管,就是最好的礼物。”何发金笑呵呵地答道。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何发金常年在水电站建设工地务工。前些年,他先后辗转于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务工,一般出去两三年才能回家过年。这几年回国工作后,每年腊月底回家,正月十五左右就要出门打工。因此,“回家过年”成为他辛苦工作一年最大的期盼。
边走边聊,记者跟随何发金坐上了回乐安镇的公交车,车上坐了不少提着行李箱的乘客。
“现在回家方便得很,飞机、高铁随便坐,公交车开到镇上,几步路就走拢屋了。”何发金望着车窗外宽阔的公路由衷地感叹。他还记得1998年他第一次去新疆打工,从家门口到镇上的路是泥巴路,在镇上又等了好半天才搭上到县城的客车,辗转到了绵阳火车站后,又坐了5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到达新疆。
“如今,就盼着到三台的高铁早点修通,这样我们在外打工的人回家就更方便了。”何发金的话语间既掩饰不住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又包含着对家乡变化的憧憬。
公交车在乐安镇停靠后,何发金步行走向通往家门口的水泥路。
“这条路加宽了,路灯也安好了,垃圾桶也摆上了。”眼尖的何发金指着他发现的变化给记者介绍。每年回来,他都会注意到镇上哪里又新修了楼,村上又添了哪些新的公共设施。
“走得再远,最牵挂的还是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都记在心上。”何发金说这话时,记者注意到这个中年汉子的眼睛里闪过泪花。
说话间已经到了何发金的家门口,他的妈妈、妻子和儿子早已站在门口等着。见到何发金踏进院门,妻子曾晓霞一把接过他的背包,亲昵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把人眼睛都望‘绿’了,才拢屋哦。”
何发金抱着七旬老母亲、拉住妻子的手,又转头看向高出自己半个头的儿子……一家三代四口人其乐融融相拥的场景,让记者动容。
“儿子,快来帮妈端菜!”午饭时间,曾晓霞走进厨房,招呼一家人吃饭。蒸锅上蒸着腊肉、香肠,柴火灶热辣滚烫炒着菜,曾晓霞将一盘切好的猪尾巴摆上桌,笑盈盈地告诉记者:“我家这口子最爱吃这口,我早就给他备好了。”
“干杯!愿奶奶身体健康,爸爸挣钱越来越多,妈妈越来越漂亮!”团圆饭的桌前,儿子挨个给家人斟满饮料,幸福的杯子碰在一起,欢声笑语荡漾在何发金家的小院……(张辉 云霄 记者 李春梅 王何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