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走近马老,我们看到了什么?
发稿时间: 2024-04-07 09:38    来源: 绵阳日报


  □ 侯志明(成都)

  2024年3月28日19时25分,马识途先生在成都逝世,享年110岁。

  3月29日上午,我赶到马老家里。屋里一切如旧,桌子上书笔如旧,只是我们熟悉的椅子上再不见熟悉的马老。我向万梅姐了解了马老最后的情况,得知他走得急促匆忙,没有痛苦,仿佛睡去。

  从马老家吊唁回来,我便想起这几年和马老的一些往来,以及往来中听到和看到的东西。

  作为四川作家中的一员,何其有幸,我曾多次走近这个年龄超百岁、党龄超八旬、着作几近等身的文坛老人,和他进行过深入交流。也因为这种缘分,不少人问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说,我看到了这个老人神清气爽而有尊严地生活着,关注社会世相而又理性地思考着,信念执着坚定而又努力地奉献着,关爱文学事业而又不停地耕耘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七年多来,我有幸十几次走近并倾听过马老的教诲,因为他是四川作协的名誉主席,因为他对作协的关心、对作家们的爱。有几次,当我在电话里和万梅姐提出要去看望马老时,话筒中传来马老清晰的“侯志明可以来”的声音,这句话让我异常感动。每一次和马老在一起,无论时间短长,总能收获深厚的生命启迪、长久的精神愉悦、不敢太过偷懒的鞭策,总觉得是那样的和美吉祥。

  我和马老结识得很晚,但很早就知道马老,大概是在初中时期。因为距离,从来没有相见的奢望,如同对所有名人不敢有奢望一样。

  2013年底,我调入峨眉电影集团,回到了成都。2016年2月4日上午,马老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峨眉电影制片厂看电影,中午在我们食堂吃午饭,我有幸第一次和马老见面。

  他长眉白发,红光满面,身材魁梧,望之威严,轻提手杖,行走稳健,腰身挺直,精神矍铄。从电影院到食堂大概有100多米吧,他不用人搀扶,自己走了过来,实在不像个百岁老人。坐定相谈,我又发现他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他说他的长寿之道是“吃得喝得睡得受得”。他和大家开玩笑说:“阎王爷把我忘了,小鬼我不怕,拿我没办法,所以活到现在。”幽默中让人感受到他的通透坦荡。吃完饭,我们俩合了一张影,我一直保存在手机里,有提到马老的场合,便会显摆夸耀我和马老的熟稔。

  更巧的是,2016年12月9日,我奉调四川省作协,有幸和马老同道。从此以后,我便有了常见马老的充分理由和先决条件,有了向他请教的大好时机。

  2016年12月12日我正式到岗,14日下午,便迫不及待前去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领导。

  我去时,马老已在书屋安坐,身后是可以仰躺且有高高靠背的座椅,前面是一张大大的书桌,上面摆放着层层叠叠的书。在近手处,是几副眼镜、一个放大镜,还有稿纸和笔;身后的墙边是一些旧式的书柜,高低不等,颜色不同;书柜上面的墙上挂的是大小不等、出自他自己之手的书法作品。虽显零乱,但更有文人的印痕和书香的味道。我自报家门、说明来意后,便请这位任四川作协主席长达二十八年、如今依然是名誉主席的长者作指示。他开玩笑说:“你是领导,我是会员,不能指示。”沉默片刻,他和我说:“作协工作一定要围绕‘出作品、出人才、走正道’来开展。”我请他把这九个字写下来,他拿起笔,随手拿过一张纸,看看正反面,认认真真写好递给了我。我回来后,就把这九个字贴在我笔记本的扉页上,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马老的教诲。他说,作家们责任重大,大有可为。他还说很多问题要警醒,比如低劣的作品太多,尤其是网络快餐,让青少年从小阅读这些作品令人担忧;西方国家实施文化侵略,有害国家安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马老说,四川的作家有实力有潜力,多次获得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但他也认为,好作品能否传下来还有待时间考验,四川还缺乏像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传世之作。他希望四川的作家珍惜来之不易的文学创作环境和条件,认真创作一批好作品。

  在谈到对青年作家的希望时,马老说,四川青年作家很活跃,苗子很好,但要多读书、读好书,作为作家的基本修养一生要坚持。青年作家不能浮躁,要踏踏实实训练基本功。

  2017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在成都举办,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同志出席。活动期间,铁凝同志去看望马老,我作陪。那天马老的状态非常好,可能是老友相见吧,一见面就拥抱,然后是互相送书,接下来是畅谈。当铁凝得知马老还在写书,还有两本书即将出版时,感叹说,在中国文学界,九十高龄还在创作的人寥寥无几,百岁以上还在出书的人绝无仅有。

  的确,马老是一位着名的老作家。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正式出版的作品已有26本,在全国报纸杂志发表的文学作品难以计数。1961年,他的长篇小说《清江壮歌》一边写一边在《四川文学》和《成都晚报》上连载,持续引起文坛关注;第二年又在《中国青年报》连载;1966年正式出版,首印20万册,奠定了他在巴蜀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70岁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开始学习电脑,并很快熟练掌握,成为中国作家中年龄最长的“换笔人”。由于他对文学的贡献,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年编辑出版了十二卷本的《马识途文集》,2018年再次编辑出版了十八卷本的《马识途文集》。同时省里组织专人完成研究专着《马识途生平与创作》,该书称“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李劼人、沙汀、艾芜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四川作家”。

  2018年3月22日下午1点过,我忽然接到消息,说马老上午在龙泉驿看桃花,下午想顺道到巴金陈列馆看看。我听了十分高兴,一边让陈列馆做准备,一边赶紧往那儿赶。紧赶慢赶,我到时马老已经到了。我们给他准备了一个房间让他休息,他坚持不休息,我们只能陪他看看。进到陈列馆,他让人把他从轮椅上扶下来,对着巴金的塑像三鞠躬后说:“巴老,我来看你了。”说话时显然有些激动。然后他转过身说:“我们合张影吧。”我们高兴不已,于是和马老在巴金的塑像前照了很多照片。

  2018年8月24日,我是陪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去看望马老的。他们谈了很长时间,主要谈的是新文学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学——现代诗对古体诗的继承、现代小说对章回体小说的继承等,从谈话中可以感受到马老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他还风趣地说:“我不是‘圣贤人’,我是‘剩闲人’。”他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了下来,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2019年春节前,我去看他,并邀请他出席团拜会,他说行动不便,医生不允。但他写了一幅字——“作文先做人,写书多读书”,寄语四川的作家们。

  马老原名马千木,生于重庆忠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马识途所在的鄂西特委被特务破坏,爱人刘蕙馨连同不满周岁的女儿被捕入狱。根据中共南方局的决定,马识途化名马千禾,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后转入中文系学习。同年底,刘蕙馨被特务枪杀。刘蕙馨牺牲后,女儿下落不明,寻找了二十年才找到。四川作协的沙汀同志鼓励他写一部长篇,这就有了后来的《清江壮歌》。

  谈起文学创作,马老说开始是被逼着写,后来是主动写。1938年入党后,马老曾在党内担任过不同的领导职务,但在所有职务中,任职四川省文联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的时间最长,达二十八年。

  这些年来,我拜读了不少马老的作品。尤其是当我读了他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几首诗词和百岁以后的诗作后,更加深了对马老的了解和认识。

  1931年,他在《出峡》中这样写道:“辞亲负笈出夔关,三峡雄风卷巨澜。此去燕京磨利剑,不报国仇誓无还。”1939年在鄂西做地下工作时,偶游川鄂边小南海小岛古庙,正浏览僧舍题壁诗时,老僧捧砚请题,他挥笔而就写下《小南海僧舍题壁》:“我来自海之角兮天之涯,浪迹江湖兮四海为家,韬光养晦兮人莫我识,风云际会兮待时而发。”看了他写的诗,老僧惊问:“先生无乃有天下之志乎?请留名。”他却不应而去。在《百岁自寿诗》中,他写道:“韶光飞逝竟如斯,风雨百年与日驰。一世沧桑谁共历,平生忧乐我心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海晏河清会有时。鼓荡春风中南海,中华崛起定能期。”

  2014年1月,“马识途百岁书法展”义卖举行,200余幅书法作品共卖出230万元。出乎很多人意料,马老宣布把义卖所得收入捐赠给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全部作为奖学金。文学与新闻学院用这笔钱专门设立“马识途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用以资助热爱文学、追逐梦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2019年1月18日至28日,“凌云苍松——105岁马识途书法展”在成都再次举行义卖,义卖所得税后款105万元,他又全部捐给川大。2019年3月28日下午3点钟,马老乘车来到了川大,出席“马识途文学奖学金”捐赠签约仪式,亲自将义款交到校长李言荣手中。他说:“我今年已进入105岁,眼近瞎耳近聋,唯一好的是还没有痴呆。我今天最想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总应该做一件好事吧。那么,我把我的书法展所得捐给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作为优秀寒门学子的奖学金,就是我想做的一件好事。我为什么要把奖学金设在川大?这是有一点渊源的。上世纪40年代,我曾在川大外文系上过学,虽然时间很短,但也算是川大的校友。而且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在地下党川康特委时曾经领导川大地下党的工作,我的爱人王放就曾在川大工作过。况且,我还曾经接受过川大的聘书。”

  他接着说:“现在在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文学奖,是希望川大除了在理工科方面有大建树外,也能在文科方面‘培植青苗’,鼓励那些文科学子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也建议这个文学奖就不要用我的名字命名了,就叫‘青苗文学奖’吧。”

  2020年7月5日,106岁的马老在成都宣布封笔。同年10月11日,由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省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四川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马识途《夜谭续记》作品研讨会”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铁凝说:“革命者永远是年轻,现在,‘年轻’的马老又出新作。《夜谭续记》这部小说,承续了《夜谭十记》的结构形式和美学风格,上卷‘夜谭旧记’谈民间传说,品旧时人物,辛辣幽默,让人们一览旧社会的荒唐可憎;下卷‘夜谭新记’调子为之一变,让人蓦然想起《清江壮歌》的阔大豪迈,感动于革命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

  铁凝认为,马识途的创作,是地方的、四川的故事,是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世道人心的精湛刻画,是中国精神的有力表达;他的风格源于民间、来自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构出具有现代气息和中国气派的艺术空间。马识途的文学道路对新时代的中国文学提供了多角度的经验和启示,应该深入地探讨和总结。她号召广大文学工作者向马识途学习,像他那样,以执着的信念、丰沛的热情和不懈的创造,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革命者和写作者。

  2021年春节前,我去拜会马老,他愉快地告诉我,近来正在整理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对甲骨文研究的笔记,也在搞书法创作,为在故乡重庆举办书法展做些准备。他说,他已经是一个“随时准备离开的人”,很难跟上时代了,但活一天就会把该留的留下来。

  2021年6月19日,“魂系中华——马识途书法展”由四川省作协、四川省文联、重庆市文联、重庆市作协联合主办,主办地在重庆。此次书法展集中展示了马老精心创作的107幅书法作品。为了迎接党的生日,他精心创作了《满江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志庆》:“建党百年,航指向,千秋伟业。回首望,几多苦战,艰辛岁月。十亿神州全脱贫,万亿超百真奇绝。应记取,环视犹眈眈,金瓯缺。定方向,划长策,大开放,深改革。肃党风政纪,更当严格。船到中流浪更高,登山半道须防跌。十四亿,奋勇齐前行,尽豪杰!”从中可以看出一位有着83年党龄的老党员的拳拳爱国之心、真挚爱党之情。

  2022年1月4日,马老再捐50万元。至此,马老通过书法义卖所得捐给“马识途文学奖”的金额已达386万元。

  2022年5月13日上午,第八届“马识途文学奖”颁奖典礼暨《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对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2024年1月12日,我和阿来陪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同志再来看望马老并送上了中国作协致马老的110岁华诞贺信。前几次来,我虽然也是“翻译”,但只是把他人说的话在马老耳边大声重复一遍。可是这次,我必须写在纸上,放在放大镜下,让他看。他的听力、视力、表达力,确实大不如从前。写字,虽然笔力依然沉稳雄健,但下笔后基本要一笔完成,否则不能保证成行。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写下大大的“福”和“寿”两个字,以此祝福所有的人。

  那天,马老很精神。

  但,这居然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马老。

  当我一次次走近并倾听这位老人的时候,他在我的心中也逐渐清晰地定格为一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君子,定格为一位忠诚信仰、爱人利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士。

  马老,一路走好!

  (作者系四川省作协原党组书记、原副主席)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