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带领村民种下140万株厚朴树苗——
21年耕耘 万亩荒山变“绿色银行”
席成友(前右一)与村民一道种树
3月12日植树节前夕,记者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瓦壶沟村的万亩厚朴种植基地时,69岁的席成友正带领几名村民在一片荒坡上栽种厚朴树苗。到目前为止,席成友带领村民种下了140万株厚朴树苗,在他带动下,该村形成了1。2万亩厚朴现代林业园区,是绵阳市第一个省级现代林业园区。
21年种下140万株厚朴
“树苗要保持1。5米窝距、2米行距,每亩荒坡能种下220余株厚朴树苗。”席成友一边指导村民一边告诉记者,“树苗种下后,要等18年才能长成可以剥树皮的药材。”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上山,在山中转了几圈,处处都能看到厚朴,大的胸径已有十多厘米。厚朴属于落叶树种,到了冬天树叶全部掉落,露出笔直的树干。这个时候,席成友就会带领村民们用工具修剪高处的枝条,让厚朴树干长得又高又直。
席成友原本在擂鼓镇从事自来水管理工作。2003年,他在瓦壶沟村流转了近九千亩荒山,从此投入到厚朴林建设中来。“厚朴全身都有利用价值,厚朴皮是名贵药材,树干可以用来做家具,树叶可以作为喂养白山羊的饲料。”席成友告诉记者,“厚朴还非常有利于水土保持,既绿化了荒山,又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效益。”
“厚朴最佳砍伐时间是种下后18年。”在一处去年砍伐过的厚朴林中,每个树兜都新长出了好几根幼苗。“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去掉多余的苗,保留其中两根,让它长成树干,再过两年又去掉其中一根,保留下长得最健壮的那一根。”席成友说,厚朴在砍伐后不用再次栽种,新的树苗会在原来的老桩上生长出来,15年后可以再次砍伐。
21年里,年复一年的种植,山中的杂树绝大部分已被厚朴林取代。据席成友估算,他已在近八千亩山地中一共种下了140万株厚朴树。
林下种植技术逐渐成熟
从2019年开始,席成友种植的第一批厚朴开始尝试收获,当年间伐了50亩,后来增加到每年间伐约300亩,“去年间伐了300亩,除去人工费用还有110万元用于归还银行利息。”他乐观地估算着,再过五年就有盈余了。
不仅仅是厚朴,多年坚持植树造林,席成友已经成为林业“土专家”。
记者在路边的一处厚朴林中看到,这里的林间生长着去年种下的中药材,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通过摸索出的林下种植经验,席成友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包括大黄、木香、黄精、重楼等,目前已试种三百多亩。
席成友还试验出利用蜜环菌作为中间营养体生产毛慈菇的种植技术。目前,席成友在擂鼓老家的种植基地进行的试验已经取得了成功。
2021年,瓦壶沟村成为省级林草中药材长期科研基地。“计划发展五百亩毛慈菇,四百亩绞股蓝,三百亩木香,三百亩芍药。”席成友信心十足。
争创国家级林业示范园区
“我们在这里务工,平时每天能收入一百元。到了厚朴收获的时候,手脚麻利点,一天能收入三五百元。”村民黄光明告诉记者。据席成友统计,这些年来,给务工村民发放的工资累计达到1100万元。
在席成友的带动下,该村有大约70户村民在自家林地发展厚朴种植。为帮助村民发展厚朴种植,席成友共计送出种苗80万株。
因植树造林表现突出,席成友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绿化造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国家林草局聘为“乡土专家”,他种植的厚朴也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21年,席成友又被市绿委评为“绵阳市绿化标兵”。
在席成友和众多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瓦壶沟村林业园区于2019年被认定为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林业培育园区,2021年被认定为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
“通过现代林业园区和林业项目建设,让我们的山山水水绿起来,让产业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起来。”北川羌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李霞表示。目前,该园区作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通过“园区+储备林”项目建设,正加大基地标准化建设、加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未来,依托森林景观和厚朴资源,将打造森林康养项目,从而实现文旅林融合发展,冲刺建设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北川融媒 查维 刘素梅 记者 胥江 谢斌 陈超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