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发稿时间:2024-01-17 08:3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城市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绵阳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其中,口袋公园的建设更是屡登央视。如今的绵阳,出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遇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新的一年,市住建委从哪些方面持续提升用力?两会访谈中,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苏杰这样回应百姓关切。

  对话局长(主任)

  苏杰

  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

  城市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绵阳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其中,口袋公园的建设更是屡登央视。如今的绵阳,出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遇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新的一年,市住建委从哪些方面持续提升用力?两会访谈中,市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苏杰这样回应百姓关切。

  苏杰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新的一年,市住建委将从“三件大事”着力。

  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让城市颜值更靓丽。“收官”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同时全面启动“两江四岸”和芙蓉溪城区段的综合提升改造,更新改造永兴场镇、越王楼片区等重要节点,提升人民公园、西山公园、老龙山公园等城市公园的品质,新建52个“口袋公园”。加快海绵城市国家示范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水安全、水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让城市功能更齐全。行车难、停车难、过街难是群众出行的最大“痛点”。今年,住建部门将整合临时停车、机关单位的停车资源等,努力做到“一网统管”,实行智能化引导,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度。加快建设火车站站前广场、创业大道、东西第二干道、滨江西路等城市骨干路网,新建滨江路等5处智能停车场和4座人行天桥,让群众的出行更顺更畅。此外,将更新改造城市老旧燃气、供水、排水管网1500公里,合理布局一批公共厕所和群众体育锻炼设施,让城市功能更完善。

  着力抓好人居环境质量,让城市生活更宜居。今年,绵阳将努力适应住房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按期完成保交楼项目,尽最大努力规划建设一批好房子,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市住建委还将加快国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创建全国、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让这座城市既有“面子”,也更有“里子”。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保权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持续提升“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绵阳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过去的一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万余名,为历年之最。

  其背后的“密码”是什么?2024年,绵阳人才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两会访谈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江保权回应社会关切。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重要支撑。2023年,绵阳在全国各地唱响‘科技绵阳·城纳贤才’城市人才品牌,一大批海内外英才纷至沓来,全年引进人才31937名。绵阳作为市(州)人才工作唯一代表在5年一度的全省组织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江保权说,成绩的背后,是一套精准引才的组合拳——

  首次实行事业编制“一站引才”,带编走进重点城市、知名高校,“现场报名、现场考核、现场签约”,让人才“一次都不跑”。

  首次开展重点产业“专场引才”,聚焦“4+8+1”产业体系,上门摸排人才需求,精准匹配160余所目标高校,精心绘制引才地图,举办产业专场100余场,引进产业人才2.45万名。

  首次激活在外人才“以才引才”,在北上广等地聘请122名招才引智大使、顶尖人才,由市领导带队“一对一”招引,全年引进领军人才700余名。

  首次瞄准创业团队“资本引才”,组建首期规模3亿元的人才股权基金,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6个,储备优质项目47个。

  首次探索校地协同“前置引才”,与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访企拓岗“绵阳行”活动,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等24所高校深化校地合作,组织1300余名硕博来绵实习、提前感知绵阳,将传统的“毕业季引才”延伸到全过程的“订单式培养”。

  同时,我们抓好“人才十条”落地落实,出台顶尖人才和产业团队“一人一策、特事特办”实施办法,全年兑现人才资金2.1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人才公园常态化举办“亲清有约”系列人才活动,升级“科技城人才卡”服务事项,举办单身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建成高品质人才公寓5000余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氛围日臻浓烈。

  2024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兴市”战略的新部署、新要求,着力在扩大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释放人才潜能上下功夫。特别是发挥“科技城人才计划”的牵引作用,用好用活人才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市人才集团拓展人才工作市场化发展新路径,力争2024年再引人才3万名。

  (记者彭雪杨沐淇陈冬冬文/图)

  直击代表委员通道

  县域经济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折射出市域经济的澎湃动力。1月16日,“代表委员通道”第二场正式开启,人大代表聚焦“县域经济”这一关键词,共话绵阳高质量发展。

  探索创新 破局求变 让镇域经济展现发展活力

  姚芝春

  市人大代表,三台县芦溪镇党委书记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支撑。去年8月,全市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举行,对发展镇域经济进行安排部署;去年12月,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锚定“强县活镇兴村”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为做好镇域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悉,三台县芦溪镇既是绵阳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的39个试点乡镇之一,也在去年入选了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镇域经济走在全市前列,芦溪镇有何经验?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提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要求,强调‘城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市委高度重视镇域经济发展,着力夯实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部支撑。”姚芝春分享时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芦溪镇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深挖自身优势,破局求变。

  作为四川省首批百强中心镇、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镇,芦溪镇在打好经济增长“组合拳”、跑出融合发展“加速度”、写好乡村振兴“新文章”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大抓项目、大兴产业、大促服务,深入开展“双招双引”行动,重视农业发展,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在全产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2024年,芦溪镇将持续紧扣城乡融合发展这一重大命题,锚定‘强县活镇兴村’目标,真抓实干、巧思巧干,加快推动产业兴、城镇美、民生稳、乡村活、环境优。”姚芝春说。

  立足“四大优势”将“交通线”变为“经济线”

  赵琳

  市人大代表,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

  去年12月29日,好消息传来,九绵高速平武至江油段建成开通试运行,标志着九绵高速平武境内实现全线贯通。一时间,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

  这条“交通线”是关系着17.4万平武人民幸福生活的“经济线”。那么,通车后如何实现更大发展?

  平武立足实际,提出了“生态强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实施县城补短提升、文旅景点改造升级、业态丰富、三次产业融合并进等重点工程,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起势见效。

  赵琳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立足平武“黄金走廊”“地域文化”“绿水青山”“生态资源”四大优势,以全域旅游、城市形象、产业融合、品牌推介为抓手,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报恩寺保护与活化利用、王朗国际探秘营地等文旅项目,加快城市规划展览馆、北山公园等市政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消费集聚区,统筹推进农林产品一二三产融合,积极参与“三推”、科博会等活动,持续开展“熊猫走天下·生态进万家”系列活动,全方位让更多人认识平武、了解平武、热爱平武。

  “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贯彻‘五市战略’,强力推进成渝地区生态产业强县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更多平武力量。”赵琳说。

  (记者唐显枚张瀚巍郑金容蒋成林赵烨/文陈冬冬胥江王勇/图)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