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年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近日,绵阳市实验中学城北校区小学语文组在齐贤学术厅举行了2023年春青年教师“文道统一”原则下革命题材文本教学赛课活动。
多维朗读品“守信” 借文悟道得统一
舒婷老师执教《我不能失信》。这堂课以主人公简介引入,孩子们对伟人的陌生感快速消失,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了对“小庆龄”故事的品读。老师顺势安排自由朗读,引导孩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内容。通过老师的巧搭支架,孩子们很快理出故事脉络,并初步感受到小庆龄的诚实守信。
充实资料搭梯架桥 文中寻道相得益彰
唐言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课震撼人心。该文本是一篇略读课文,唐老师充分把握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内容上放低要求,在粗知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通过五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既概括了航天发展的过程,又深度感悟了航天人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恰当补充多种资料,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读自悟。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清晰,重难点突出,资料补充丰富有效,不仅拓展了孩子们在航天领域方面的知识,而且升华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真正实现了文道统一。
还原场景拉近距离 以言求意文道兼得
李瑶老师带孩子们走进《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本课中,体会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是一个教学重点。李老师将它与落实“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融合在一起。开课伊始,她便引领孩子们发现诗中的“的”字短语、动宾短语。在用多种方式正确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朗读,雷锋叔叔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在孩子们眼前浮现得越来越丰满。随后,李老师相机出示雷锋叔叔送孩子回家的图片,孩子们对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更加清晰。他们被深深感动,纷纷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从诗中读出的场景,水到渠成地完成说话训练。自然,孩子们对于雷锋“乐于助人”也理解得更为透彻。在被巧妙点拨后,孩子们又总结出了自学方法,并借此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到了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等雷锋精神中更丰满的内容。最后,借助小诗结尾段,李老师引导孩子们说出雷锋精神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对雷锋精神的认同。
趣味活动促感悟 文渐丰满道自显
李蕊伶老师带着四六班同学演绎《黄继光》。这一课深入人心。李老师充分遵循“文道统一”原则,选择革命题材文本,开课设置抗美援朝纪念馆招募红色宣讲员的情景,代入感极强。课堂设计任务明确,中心突出。任务一选择最能代表黄继光的动作,设计雕塑。让孩子们聚焦人物动作“爬”“站”“扑”,感悟黄继光坚定的决心、强烈的责任感、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任务二紧紧扣着任务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设计的雕塑借助关键词讲故事。检验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李老师生动的教学,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目击了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实现了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精要问题巧穿线索 扶放相济道从文现
《小英雄雨来》是革命文学中的经典。马小薇老师带着四三班的孩子沉浸在这一感人之作中。为了化解“长文难教”的难题,马老师以层层递进的精要问题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文本。在解决“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时,她直奔重点,先给孩子做出“品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示范,再引领学生总结出品读感悟方法。得益于日常深厚的语文素养积淀,再加上精要的方法点拨,学生的自读自悟实效强,质量高。尤其在悟出日本人愈加凌厉毒辣的四招数后,他们被雨来愈加坚定的爱国言行所感动。他们仿佛自己变成了雨来,一遍又一遍地吟诵呐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看孩子情到深处,马老师相机带领孩子走进小英雄的成长环境,追寻他的力量源泉。本课深挖革命文学文本的独特价值,先扶后放,品文悟道,从文本中体会人物形象,并借文咀嚼出小英雄的成长历程、成长原因、成长环境,将孩子的目光引向更开阔的革命文学作品,激发出孩子强烈的爱国之情。
读词读句读出伟人品质 老人植树植出红色基因
邓倩老师执教低段阅读课题《邓小平爷爷种树》。邓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点拨文中难点字词的读音与意思,并体会词语所暗含的情绪与感情,带情朗读。随后,老师鼓励孩子默读课文,勾画句子,圈出相关动词,模拟动作,想象画面,感受邓爷爷的认真仔细。在反复的朗读中,老师引导孩子调整语调、语速、语气,体会出邓爷爷做事时的一丝不苟。后来,邓老师还巧妙地安排说话训练,引导孩子现学现用,运用先后顺序词来讲述邓爷爷的植树过程。在情节重现中,孩子们对小平爷爷的耐心用心体会得更加深刻。
在结课拓展环节,邓老师以浅白的语言,配合优美歌曲,讲述了邓爷爷特别的丰伟功绩。孩子们对邓爷爷感佩不已,并由此感悟出:自己要学习邓爷爷对待小事时的一丝不苟,长大才能为国家做出大事。
六节课虽然各具风格,但也具有典型共同点:都注重根据本学段本班级学情及相关教学要求,为孩子量身定制学习方案;都注重以具体的语文要素点位为切入点,挖掘革命题材文本的教学价值;都将“习得语言发展思维”与“弘扬优良传统,打好中国底色”作为教学追求。虽然未能尽善尽美,但在对革命题材文本的教学探究中,“文道统一”原则已经被践行得越来越扎实,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技能也越来越娴熟。沉醉在春光中蓬勃成长的孩子,这些校内的“桃李”,一定能因此成长得更加茁壮。(代敏 黄翠平 黄友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