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
牢记嘱托,科技城新区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加快推动数智互联,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幅未来产业新城的卷轴正徐徐展开。
吹响新号角 打造协同发展新示范
近日,在科技城新区创新中心园区内部道路上,一辆无人驾驶巴士和一辆无人驾驶零售车正开展试点运行。
大运会机器人
这是今年5月落户新区的四川声通玄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科技城新区及相关企业,协同实施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试点项目,也是绵阳首例无人驾驶项目。
待项目完成且绵阳相关法规出台以后,这些无人驾驶车辆就将投入运营。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试点项目,离不开新区优势企业的合力。”上海声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波介绍说,新区成熟的产业协同配套,还有丰富的产品应用场景,给了企业发展充足的底气和信心。未来,声通公司将在新区打造其在西南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和智能网联车整装基地,助力绵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无人驾驶
作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环节,无人驾驶已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科技城新区前瞻布局,聚焦无人驾驶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深度应用,加快无人驾驶链主企业内培外引。
一年来,新区共招引无人驾驶产业关联企业10余家,涵盖视觉感知、激光雷达、线控制动、基础计算平台等细分领域。
“我们将以主导产业为根基建链,以精准招商为抓手强链,以本地配套为协同补链,以跨界产业做融合延链,全力促进招商引资企业与本地优质企业的强强联合,相互赋能,实现产业协同共赢发展。”科技城新区经济运行局局长覃莉说。
抢占新高地 汇集产业集群新效应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新区瞄准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作为发展的关键增量和主要赛道。
在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内,绵阳它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刚下线一批清洁机器人,这些产品即将发往上海、新疆以及出口北美。落户新区4个多月,公司已经签订4000多万元的订单;6月份入驻园区的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敬科机器人,也迅速投入到试生产中,一台台玻璃盖板插片机器人陆续下线;成都大运会期间,新区企业乐聚机器人的仿生机器人在大运村起舞迎宾,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风貌。
一年多的时间,科技城新区共招引机器人产业链头部企业30余家,包括整机应用、电池电源、算法研发、系统集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机器人大赛
7月底,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提前100天实现全面封顶,明年3月交付使用后,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力争到2025年招引落地企业120家,产值突破百亿元。”覃莉说。
目前,新区正在积极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融合创新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机器人智能智造产业园、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产业园六大百亿级产业园建设,奋力抢占产业新高地。
构建新生态 激活千亿园区新动能
无论是本土的九洲系装备制造产业群,还是新招引的机器人等产业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
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区坚持以“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的“五个一”发展模式,从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产业孵化、设施保障等多个层面发力,赋能产业发展。
今年2月,新区与华为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行业感知创新基地。该项目运营达产后,不仅每年可为新区新增工业产值约100亿元,还能为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撑;今年3月,绵阳、厦门成功合作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绵阳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在科技城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院不仅承担着为新区开展技能人才引育、职业人才鉴定的职能,还将助力科技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区将依托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绿色环保四大创新产业,加快制胜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上下游就地布局,生产要素集中集聚,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千亿级新型工业化园区。 (戴旖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