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绵阳地区到“四川省委理论教员训练班”学习中共党史的理论教员合影。(前排左二为本文作者)
1951年11月,中共绵阳地委发出《关于发展新党员的计划》,要求各县委在今冬明春“土改”任务完成后,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一批党员。并指出:“农村发展党员,按目前力量须采用集中训练的方法。”根据计划,地委和各县委先后举办了第一期党员训练班(当时叫农民积极分子训练班),首先发展一批农村党员。1952年8月和l0月,又分两批在机关干部中发展党员,随后又在工人中发展党员。这是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在四川新解放区公开地成批地发展党员的开始,为党在民主革命基本完成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出了重要保证。我从川西区党委学习指导员训练班学习回来,就到第一期党员训练班工作,1952年在机关干部中发展党员时,我又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解放前,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中共处于非法地位,是地下党,发展党员只能单线联系,个别秘密吸收。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可以公开发展党员,但在解放初期情况复杂,工作忙,党员少,还没有力量选拔和培养党的积极分子的情况下,也只能个别吸收。因此,1950年绵阳地区仅发展了12名党员,加上随军南下的党员和当地的地下党员,只有707名,很不适应党的执政地位。经过“四大运动”(即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和“三反”、“五反”运动,已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不少人已在基层政权和各种组织中担任职务。他们热爱党,对党有朴素的阶级感情,一些同志已有入党要求,但对党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城里可组织学习,进行教育,农村由于住地分散,文化水平低,只能采取集中训练的方法。训练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举办的。学员都是各区委推荐来学习的农民积极分子。
第一期地委党员训练班是1951年11月5日至12月4日,在绵阳天圣宫(今富临桥旁警钟街市财政局宿舍)地委政治干部训练班举办的,有学员478人,由地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冯涛负责。第一期绵阳县委党员训练班是1952年2月5日至3月6日,在县委机关(今涪城区委机关)举办的,有学员132人。学习和食宿地点是机关大门两边的两排平房宿舍和大门右边两个小院的宿舍,大小20多间。学员自带被盖睡地铺,坐在地铺上学习讨论,在院坝里吃饭。由参加川西区党委组织员训练班学习的县委组织部组织员方应直负责。地、县委训练班学员都到专区大礼堂(现市委机关宿舍)听地委领导同志讲课和作报告。
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革命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毛主席著作和听报告,主要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前途,懂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彻底翻身解放,过幸福生活;第二阶段是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主要明确党的性质、奋斗目标和党员的八条标准,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开展建党工作;第三阶段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明确土改后党在农村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互助合作运动,领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讨论最多、解决得最好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土改后,是革命成功了,该享福了,还是要继续革命?起初部分学员认为:国民党反动政权推翻了,经过土改,地主恶霸打倒了,田地分到了,革命成功了,该享福了。山西农村干部中以李四喜为代表的“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早晨金皇后(玉米粥),中午一六九(小麦良种代号,指吃白面),晚上剪发头(指老婆)”的享福退坡思想在学员中也有影响。通过学习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又看了川剧《北京四十天》后,大家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如果不继续革命,像农民领袖那样进北京就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争权夺利,革命政权和胜利果实就有丧失的危险。学习互助合作决议时,又分析了当时农村的情况,一些贫苦农民虽然分得了土地,但由于家底太薄,一遇天灾人祸或不会经营,就要出卖土地,重新出现两极分化。只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共同富裕。因此,不是革命成功了,该享福了,而是还有很多更艰巨的工作要做;二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还是农民的党?起初不少学员认为:中国农民多,对革命贡献大,加之当时绵阳还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他们看到的只是农村中的木匠、泥巴匠,以至于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农民的党。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主体是现代工业中的产业工人,由于他们在解放前一无所有,是无产阶级,又同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具有先进性、革命彻底性和组织纪律性等优点,只有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才能胜利。农民出身的同志要改掉小生产者形成的自私、保守、落后思想,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才能加入党组织。提高觉悟后,要求入党的同志积极主动地写入党申请书,文化水平低不能写的,就自己口述请人代写。按照党章,履行入党手续后,集体宣誓。第一期地委党员训练班共发展党员221人,县委党员训练班共发展67人,后来又办了几期。同时,在干部和工人中也开展了发展党员工作。到1953年,全地区的党员人数达到7793人,共建立党支部338个,加强了党的领导。
训练班发展的党员回去后,在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当时绵阳县有名的塘汛乡一村宋天发互助组、石马乡八村马玉科互助组,就是宋天发、马玉科分别在地委、县委第一期党员训练班学习、入党后,回去带领农民组织起来的。
◎何德良(绵阳)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