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奇秀险峻窦圌山 李白留下千古绝句
发稿时间: 2021-02-21 08:2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是诗仙李白眼中家乡秀美的窦圌山。

  原标题:“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奇秀险峻窦圌山 李白留下千古绝句

夜色中的窦圌山

  “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是诗仙李白眼中家乡秀美的窦圌山。

  关于窦圌山,绵阳人应该都不陌生。

  它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的东北方,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城区中坝就能看到远处它高大而独特的山峰,即便是阴雨绵绵的天气,也别有韵味,可谓一年四季各有一番景致。

  窦圌山的美丽传说

  每一座山都有它的特性,能流传于世人的记载中,必定有其独特之处。而窦圌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人熟知。

  南北朝以前,因此处猿猴较多,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为‘豆圌山”。传说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于山上修道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民间俗称“窦团山”)。

  关于窦圌山,江油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传说窦圌山以前仅有一座山峰,住着鲁班和窦真娘娘两家人。窦真娘娘的孩子夜晚常哭闹不止,影响了鲁班休息,鲁班一气之下便用斧头将山峰劈成了两半,从此两家各居一座山峰。其实,窦圌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由于长期风蚀雨溶而形成了三座笔直矗立的奇特石峰。西为问月峰,上有东岳殿;北为神斧峰,建有鲁班殿;南为飞仙峰,建有窦真殿。

  山上的几座小庙是何时、何人所修,已无从考证。有个传说:相传鲁班为修窦圌山寺院,在山下找了二十四块巨石,把它们变成癞蛤蟆往山上赶,到山下时发现少了一只,就去寻找。这时恰好观音菩萨化作一位女子路过,鲁班就问她有没有看见他的蛤蟆。女子说:没看到,倒是看到一个人赶了一堆石头。话刚说完,二十三只蛤蟆就全变成了石头,而那二十三块由癞蛤蟆变成的石头至今还头朝上卧在窦圌山脚下。

云岩寺

  “镇山之宝”云岩寺

  自古以来,大凡有名气的大山,都会修建寺庙道观,“深山藏古寺”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富有盛名的窦圌山,当然也不例外。窦圌山上有寺庙,有道观,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

  云岩寺又名“云岩观”,融道教和佛教为一体。它位于窦圌山中部,背依三座奇峰,东傍悬崖峭壁,西邻绿树丛林,面对江油古城武都。《涪江遗韵:绵阳不可移动文物》记载:云岩寺坐北朝南,现存建筑依中轴线布局,建有山门、文武殿、护法殿、大雄殿和振经楼。两侧有飞天藏殿、经堂、禅房、客房等建筑,面积达5051平方米。

  资料记载,早在梁大同年间(535-545年),窦圌山上就建有“神祠”,有修行人活动。而云岩寺始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年),随后历经了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记者了解到,云岩寺现存的建筑主要为清代及之后所建,寺庙里的飞天藏为宋代建筑。飞天藏殿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年),为云岩寺西配殿。飞天藏又名转轮经藏,俗称星辰车,藏身成八角形,高10.3米,直径7.2米,中心为直径0.5米的木轴,可旋转,民间传说可以祛灾获福。飞天藏是存放经书的地方,这也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历史最为久远的道教飞天藏。

  因为独具历史、艺术等价值,云岩寺成为窦圌山的“镇山之宝”,1988年,国务院公布云岩寺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姓眼中的福泽之山

  在江油人眼中,窦圌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被视作一处福地。

  清光绪《江油县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李蓝起义军攻破了江油县城武都,县城一片惨状,而躲进窦圌山的上万百姓因险峻的地势和坚固的堡垒而得以保全,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福地仙关”。江油民间还有“三月三,朝圌山”的庙会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四邻八乡的百姓便扶老携幼到窦圌山赶庙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窦圌山因其历史悠久、风光秀丽而备受重视,千百年来,也遭遇过各种损坏,但后来又得到修缮。”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民国时期,驻军江油的川军师长董宋珩修筑了春台,整修超然亭,并从二三十公里外的北城乡采办了四块巨大的石板,刻上“别有天”几个大字,用人工搭木架将其镶嵌在崖壁上,据说工程耗资堪比制作四块同等大小的镀金巨石碑。1949年后,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窦圌山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新建了众多牌楼和亭台,建设通山梯道、观光索道,后又开设了滑草等旅游项目。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窦圌山受损严重,发生山体滑坡,70%的古建筑遭遇严重损坏,三分之一的古建筑垮塌,后经相关部门维修,窦圌山再次焕发出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山中一览美景,感受灵山福泽。

  (谢小东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金容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