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与戏结缘15年 他一心传承川剧文化
川剧团有个“95后”团长——
发稿时间: 2021-12-26 08:4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日,在四川省第十八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现场,由桂豪杰带队演出的话剧小品《记得》荣获三等奖。

  桂豪杰在演出中

  近日,在四川省第十八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现场,由桂豪杰带队演出的话剧小品《记得》荣获三等奖。

  这位11岁开始学习川剧,14岁获取“小梅花”奖,21岁当上绵阳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川剧团团长的青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从小学习川剧的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继续演好川剧、让更多人了解川剧。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金容 文/图

  摘取“小梅花”

  11岁那年,桂豪杰从遂宁来到绵阳市艺术剧院川剧团带班学习川剧。看到练功房里与自己同龄的伙伴们“穿着黑色练功服翻跟斗”,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然而学艺的过程是艰苦的,在学习当天课程的同时,他还得练习基本功,强度大,压腿带来的疼痛也让他受不了。“刚去的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哭”。不过,少年身上有一股认真劲儿,眼泪擦干再练,慢慢地,桂豪杰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学习踏实,能吃苦。”原绵阳市川剧团退休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祥这样评价桂豪杰,这两个特点也让他在同批学员中逐渐崭露头角。3个月后的考试,桂豪杰顺利通过了,正式跟随张君祥学习川剧小生行当。12岁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桂豪杰初登舞台,用心扮演一个又一个小角色,积累舞台经验。

  2009年,桂豪杰主演折子戏《活捉王魁》(饰:王魁),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同时入选“十佳”。在此之前,绵阳还没有一人摘得过“小梅花”奖,这次桂豪杰和另外3人共同摘下4朵“小梅花”奖,在戏曲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在14岁的桂豪杰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想一直演川剧,演下去。”

  随后的几年里,桂豪杰和川剧团的成员们继续努力,其主演折子戏《活捉王魁》(饰:王魁),参加四川省第一届青年川剧比赛荣获三等奖,主演折子戏《水牢摸印》(饰:董宏),荣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

  挑战与机遇

  “川剧分行当,行行出精英,生旦净末丑,各自显才能。”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在唐代更是“蜀戏冠天下”,风光一时无二。绵阳作为曾经川剧的“副码头”,创造了辉煌的川剧文化。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看川剧成了绵阳人最流行的消遣之一,川剧团去到任何地方,观众都是人山人海。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事川剧的人越来越少,像桂豪杰这样年轻的川剧演员并不多。“当年我通过团带班的模式,招生进入川剧团,同批学员有30多人,受大环境的影响,如今川剧团剩下的就只有10个人了。”他告诉记者,也曾想过离开,但始终无法割舍对川剧的热爱。就这样,桂豪杰留在了川剧团,继续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多年的发展使得川剧表演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并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真实细腻,幽默风趣。一代代川剧人接棒前辈的衣钵,演出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桂豪杰说,川剧曾经创造过辉煌,不想川剧在自己这代人手中断了,所以每一次的演出,他都深感责任重大,全身心地投入到舞台中。

  这几年,为了适应大环境,桂豪杰和川剧团成员们开始变成“多面手”,演小品、唱歌、跳舞等等,因为有川剧学艺的基础,他们对新的角色适应很快,参与演出了儿童剧《哪吒》、新编历史川剧《文昌第一福》等等,得到观众好评。

  传承与发展

  2016年,21岁的桂豪杰成为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川剧团团长,团队几乎成员都是90后,这样一个年轻的川剧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说是川剧团,但我们更像是一个10人小分队,想让大家知道,还有一群年轻人在坚持唱川剧,并且会一直唱下去。”桂豪杰认真地说。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川剧演出有所减少,但桂豪杰和团员们深知,“一天不练手生”,即便没有演出,他们仍坚持排练。“最近团队正在头脑风暴,进行创作,为参加明年的四川省青年川剧比赛做准备,希望到时候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

  如今,川剧的发展逐渐式微,演川剧的人越来越少、看川剧的人也越来越少,但让桂豪杰欣慰的是,随着绵阳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活动的开展,川剧有了新的发展。“川剧团成员们经常去社区乡镇演出,效果很好,尤其是川剧进学校,给孩子们上课,给他们讲川剧的历史和文化,他们都很喜欢,正是他们的喜欢让我对川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桂豪杰说,15年的学习、演出,川剧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演川剧,传承川剧文化,他会尽心而为,终身不舍,“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排一台有绵阳特色的传统川剧大戏,让观众看看传统川剧的魅力。”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