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论语读记》选载之十四:性相近,习相远
发稿时间: 2021-12-05 08:2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论语》说到“性”字的只有两处,一是本章,二是《论语·公冶长》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在孔子的话语中,“性”比较中性,无所谓善与恶,先天的“性”在后天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孔子只讲“仁”,并以“礼”归“仁”。后来,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

  □王晓阳(绵阳)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译文】

  孔子说:“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大致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习染不同便差别很大。”

  【读记】

  《论语》说到“性”字的只有两处,一是本章,二是《论语·公冶长》中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在孔子的话语中,“性”比较中性,无所谓善与恶,先天的“性”在后天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孔子只讲“仁”,并以“礼”归“仁”。后来,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

  有人讨论,为什么孔子说“性相近”不说“性相同”?笔者以为,这个问题不必讨论,孔子在本章中强调的重点不是人与人之间到底是完全相同还是相近,因为这个没有必要强调,而且每个人也只能是相近,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会完全不同,正如“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人的差别主要不是“性”,而是“习”,孔子的目的在于强调后天的努力,勉励大家学习修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三字经》中把这句话精减成“性相近,习相远”,与“人之初,性本善”连在一起。

  (本文选自《论语读记》,王晓阳著,2021年6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