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子云亭 > 正文
琴泉寺:悠然古韵千年守望
发稿时间: 2021-11-28 10:09    来源: 绵阳晚报

  初冬时节,银杏尽黄。在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侧的长平山,琴泉寺门前的古银杏树身披“金甲”,微风吹过,枝叶摩擦沙沙作响,如同一曲穿越时光的吟唱。

  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琴泉寺内安放着元代《赵府君墓碑》、宋刻《颜氏干禄字书》碑和明天顺四年(1460年)的大铜钟等文物,在琴泉寺附近的山边还有唐代李白老师赵蕤隐居著书的赵岩洞,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琴泉寺

  千年沧桑琴泉寺汇集古今建筑

  琴泉寺所在地地势左右开阔纵深短,现存古建院落依山就势,左右分布。从唐初起,琴泉寺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正殿后是甘露洞,洞内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终年不断,主泉夏季如注甘凉,冬季涓涓温甜,曾经检验为优质矿泉。不过,由于山体垮塌尚未维修,目前不能进入参观。

  民国时期修建的观音殿是寺院重要建筑。其殿进深较大,前屋面比后屋面长,且坡度较平缓。两侧有穿斗结构的左右厢房,并排的左院是一个雅静之地,过去常有人在这里喝茶、聊天。

  琴泉寺大门外有两座仿古楼,一座为钟楼,另一座为鼓楼。寺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钟楼和鼓楼都是前些年修建的,也为琴泉寺增添了几分悠然古韵。

赵碑、颜碑各安放于一处亭子中

  颜真卿书法碑刻因“唯一”而珍贵

  琴泉寺右侧的蟠龙园有许多古迹,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有石柱盘龙、赵碑、颜碑。“石柱盘龙镇梓州,凤凰展翅盖牛头,三台山上七星现,马跃岩前观鱼游。”这是后人对三台重要景观的概括,其中,古梓州城七大景观之首“石柱盘龙”就在蟠龙园内。

  琴泉寺右侧的蟠龙园以“石柱盘龙”为依托创立。石柱盘龙位于院中,嵌于底盘之上。不远处的山边有两对而建的四角亭,里面各立一高碑:元代《赵府君墓碑》和宋刻《颜氏干禄字书》碑。

遗存的“石柱盘龙”

  《赵府君墓碑》为元代云南诸路肃政廉访使赵成庆为其父赵垠祖所建神道碑,立于元统乙亥(1335年)。碑额由元代著名书法家郭贯题写,碑文由元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吴澄撰,碑文隶书为著名书法家吴炳的代表作,集元代三位名家作品于一身,艺术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因而又称”三绝碑”。

  与赵碑相对的《颜氏干禄字书》碑,最先由唐颜元孙撰文,“书圣”颜真卿书,刻于唐大历九年(774)正月,立于浙江湖州。后有三个重刻本,一为唐开成四年杨汉公重刻于湖州,故称“湖本”,另二本刻于四川,史称“蜀本”。宋时,成都名士宇文时中任湖州刺史时,先后获得颜真卿《干禄字书》真迹和杨汉公摹本残卷,视为至宝。其后,宇文时中改任潼川知府,因参校二本,互补缺损,于绍兴十二年重刻于石,置于潼川文庙。不久,“湖本”毁于捶拓。三台所存《颜氏干禄字书》碑虽为“宋刻”之“蜀本”,却是全国现存唯一的《干禄字书》实物,也是颜真卿小楷唯一传世刻本,弥足珍贵。

钟楼

  赵蕤隐居于此写下《长短经》

  琴泉寺旁的山崖下有千佛岩寺,寺右有赵岩洞,为唐代隐士、李白老师赵蕤隐居著书处。

  多部史料均记载长平山及赵蕤在此隐居一事。如清乾隆时修纂《三台县志》记载:“长平山在州北,岗垅延袤而平广,因名”,“安昌岩在北坝千佛洞之左,为赵蕤隐居之所”。家在盐亭县两河的赵蕤,后来隐居梓州郪县长平山安昌岩,正是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长短经》。

琴泉寺外的千佛岩寺

  后人认为,李白正是在这里拜赵蕤为师,跟着赵蕤学习了一年有余,然后去了成都。此时苏廷页入川作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前去拜谒。苏廷页在《荐西蜀人才疏》中提到“赵蕤术教,李白文章”。此后唐玄宗下诏征辟赵蕤做官,赵蕤不就。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经来到琴泉寺并留下诗文。唐代诗人杜甫在其《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中写道: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

  在琴泉寺简介中记载,民国时期,田颂尧驻军三台,将琴泉寺命名甘露寺,但民众仍称琴泉寺,沿用至今。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