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投资绵阳·AI向新”为主题的绵阳科技城新区人工智能专场活动举行。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院所学术专家、投资机构代表等百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前沿趋势,共绘新区AI产业新蓝图。
活动伊始,新区党工委工作人员化身“新区推介官”,勾勒出新区AI产业的蓬勃生机——先后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国家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建成全省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全省首个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机器人创新馆、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机器人研学基地;拥有AI智能制造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等高端载体超200万平方米……“这里不仅有创新的土壤,更有让技术落地生根的场景。”杨静霞表示。
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绵阳五八机器人科技、成都触乾科技相关人员共同为“四川省智能导盲机器人联合开发实验室”揭牌。据悉,该实验室由三方联合共建,将聚焦智能导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视障人士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
新品发布环节,四川长虹智能科技携“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率先登场,该项目通过虚拟仿真与真实场景结合,让机器人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打通机器人进入真实场景前的最后一公里。四川九洲空管科技紧随其后,带来的“空管智能助手”通过打造智能低空问答系统,提供即时、专业的空中交通管理答案,提升运行效率。
紧接着,各家企业依次登台:四川九洲软件的“九章智控平台”实现让一群无人设备,在AI的统一指挥下,自主协同、高效完成复杂任务;元橡科技的双目立体相机S3系列以创新双目视觉技术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精准3D感知解决方案;史河科技石化AP系列多功能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危防腐作业……不仅展现了AI技术的多元应用,更让与会者看到新区在AI产业链上的精心布局,让人惊叹不已。
最后的需求发布环节,四川天链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协调运动控制系统技术攻关,力求突破动平衡、泛化场景感知等商业化瓶颈,加速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应用;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一口气发布四大研发方向,包含基于亚毫米级空间实时识别感知的多系统智能协同柔性控制技术、全地形AGV底盘、非金属高强度材料、全固态电池等,涵盖机器人产业多个关键环节;千莺科技的远程农用机器人平台需求,则直面农业现代化痛点,寻求AI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这些需求既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为政府、科研机构提供了精准的施策和研发方向。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此次专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新区AI产业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政企学研多方搭建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未来,新区将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全面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社会治理等多场景创新发展,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高地。
记者:邓勇,张瀚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