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北部生态旅游环线“猫儿垭”段
交通+城市更新 织密路网焕新城区功能
行走江油城区,交通升级的画卷处处铺展:诗城路西段新铺的柏油路面平整宽阔,交通标识清晰醒目;李白大道上,机械轰鸣声与施工人员的忙碌身影交织,树木移栽、水气管网改造同步推进,汽车站样板段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江油城市交通能力提升改造的重点工程,李白大道改造项目全长5249米,红线宽度50米,涵盖交通综合整治、景观提升、主题节点打造及雨污混流整治等内容,预计年底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李白大道将转型为复合型功能城市景观大道,既满足市民高效出行需求,又提供兼具文化内涵、休憩功能的公共空间。”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
李白大道的蝶变,只是江油系统推进城市交通升级的缩影。当前,江油正同步推进四条新建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优化现有城区交通组织与道路布局,全力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改造人行道与无障碍设施,从细节处补齐民生短板,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针对货运车辆通行量增长带来的城区交通压力,江油以“交通+城市能力提升”为破题思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着力构建“一环、两纵、五横”城市骨架路网,完善外围交通环线,推动北环线畅通、南环线闭环,强化区域交通链接;夯实市域国省干线网络,推进狭窄路段、普通国省道改扩建,实现“打通进出口、畅通内循环”。
一批关键交通工程稳步推进:涪江六桥两岸连接线项目加速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城市外围环线,助力产业与物流高效循环;G347线杨家庵至岩嘴头段、G247线太平西环线至方水段等改建工程启动超长期国债项目包装,为城北开发和南环线闭合提供支撑;G247线、G347线改扩建项目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外环,加速构建外向循环型路网。
九绵高速龙凤服务区建设加速推进
交通+文旅融合 “快进慢游”激活全域旅游
在完善交通骨干网络的同时,江油将“交通+旅游”作为延伸交通价值、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以“快进畅行、慢游畅通、公路畅游”为目标,植入文化、生态元素,实现交通与旅游深度互促。
高效便捷的“快进”网络,为游客进入江油搭建“快车道”。目前,江油已形成“30分钟到绵阳机场、90分钟到双流机场、150分钟到天府机场”的交通圈;西成高铁、成绵乐客运专线在此交会,三座高铁站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门户”;京昆高速、九绵高速与拟建的茂盐高速构成“三角”高速公路骨架,7条国省干道实现内联外畅,全方位满足游客快速抵达需求。
精细化的“慢游”系统,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江油之美。江油着力打通旅游“最后一公里”:北部生态旅游扶贫环线、9条二级以上通景公路串联起散落的景点,60条景区班线保障出行便利;大康旅游风景道、明月岛休闲绿道、太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特色廊道,搭配100余公里的北部山区生态康养旅游环线,为游客提供“慢下来”的休闲空间,让其尽情沉醉于山水之间。
与此同时,江油还大力打造南片区乡村振兴旅游环线公路,以大西路、青莲-方水城乡融合示范区产业环线为核心,串联乾元山、佛爷洞、窦圌山等景区,通过“公路+文化+旅游”模式,激活乡村旅游资源,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服务区被赋予新功能,成为“交通+旅游”融合的新载体。九绵高速江油龙凤服务区建设,融入本地文化与生态元素,打造连接川甘两省文旅资源的“黄金驿站”;借助G5京昆高速新安服务区改建,深度植入“哪吒”“李白”等文化IP,升级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新窗口”。
立足“大九寨”“大蜀道”关键节点优势,以及九绵高速沿线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机遇,江油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一方面,推进“寻踪李白故里·探秘原始风光·体验藏羌风情”精品旅游线路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深化川渝合作,联合开发“诗起江油处 云游巫山时”跟着诗仙游巴蜀等跨区域旅游线路,不断延伸交通与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从城区路网的迭代升级到市域骨架的加速构建,从“快进慢游”旅游体系的完善到服务区文旅功能的创新,江油以“交通+”战略为笔,在城市发展的蓝图上写下了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这场以交通为核心的“乘法运算”,不仅破解了城市扩容、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中的多重课题,更让交通从单纯的“出行通道”转变为带动城市能级提升的“发展动脉”。
(刘煜/文 江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