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揭秘“警察的老师”,看平安力量如何炼成
发稿时间:2025-09-11 09:52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 “注意格挡角度!出拳要快、准、狠,实战中这是保护自己、制服歹徒的关键!”9月9日,四川省公安厅绵阳战训基地内喊声震天,这里的“教师”——警务训练教官,正在教授警员们实战要领。

  “注意格挡角度!出拳要快、准、狠,实战中这是保护自己、制服歹徒的关键!”9月9日,四川省公安厅绵阳战训基地内喊声震天,这里的“教师”——警务训练教官,正在教授警员们实战要领。

  记者采访了几名警务训练教官,倾听他们的故事。

  张清富

  十年教官路 以实战为笔绘平安

  “拔枪出套、呈低姿戒备、平肩戒备、上膛射击!”训练场上,身着作训服的张清富,指令清晰而明亮,目光锐利地扫视每一位学员的动作,并时不时上前纠正。

  

  今年是张清富当教官的第十个年头,他告诉记者,战训基地共有16名警务训练教官,一年要承接10期警员教学任务,每期学员约200人。

  “训练内容分两大块,警务技能占55%,理论课占45%。”张清富一边说,一边示范低姿戒备动作,“从警械使用到警务战术,每一项都得贴合实战,这才对得起墙上‘面向实战’那几个字。”

  为了让教学跟上时代,警务训练教官需要定期去省公安厅参加教官班培训,把最新的警务知识“带回来”。开班间隙,还要下基层调研,把民警遇到的难题变成新课题。“比如针对近些年的网络电信诈骗,我们就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课,助力科技强警。”张清富说。

  日常训练时,张清富常常告诫学员,训练场上多练一遍,实战中就少一分危险。

  梁轩

  从“新扎师兄”到“警察老师”

  来到战术训练场,36岁的梁轩正带领学员练习近身防卫。

  

  “左手护头,右手格挡,重心下沉!”梁轩一边下口令,一边手把手调整学员的姿势。

  “实战中面对嫌疑人突袭,犹豫一秒就可能出事,动作必须形成肌肉记忆!”话音未落,他突然模拟“攻击”,学员下意识进行格挡。梁轩点头:“对!就是这个反应速度,再来一遍!”

  从警13年,梁轩从当年的“新扎师兄”成长为如今的“警察老师”。“时代在变,我们教的、学的也得跟着变。”他望着训练场上反复打磨动作的学员说,“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训练方式,才能让学员掌握真本事,应对基层执法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难题,真正做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守护好百姓。”

  陈戈兰

  用“解惑”守护民警心理健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战训基地,张清富、梁轩的“传道”是传递忠诚履职的信念,“授业”是教授守护平安的技能,而心理训练师陈戈兰的工作,则聚焦于“解惑”——守护民警的心理健康,为“实战”筑牢心理防线。

  走进心理训练室,陈戈兰正整理厚厚的个案记录,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基层民警的心理状态。

  “民警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出警时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情绪释放。”陈戈兰的声音温和,“我们日常会开情绪管理课,组织个案辅导,办心理讲座,就是想帮他们疏解压力,让他们以更稳的心态应对实战。”

  在陈戈兰看来,“解惑”还不止于此。“在教授纠纷处理课时,我们会引导学员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她拿起一份教案,指着案例分析部分说,“只有读懂群众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既完成工作,又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学员心声

  教官是师兄 更是引路人

  

  “教官既是同门师兄,更是引路老师!”学员曹胜军说,不管是枪械教学、近身防卫训练,还是心理课,都特别贴合日常工作,“教官们的经验分享和授课,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能直接用到出警里的‘干货’。受训的这些天,收获满满!”

  这群特殊的“老师”,用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为守护一方平安筑起坚实屏障。他们的“课堂”在战训场,“学生”是为民服务的民警,而“面向实战、服务实战、融入实战”的理念,早已融入每一次口令、每一个动作、每一堂课程——这份教学的最终“答卷”,正是城市的安宁与百姓的笑容。

  (记者 刘晏男 唐韬)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