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出现险情。全市各地以“汛”为令、闻“汛”而动,组织开展道路抢通、转移群众、隐患排查等工作,全力保障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北川组织大型机械在石泉堡隧道垮塌处实施抢险作业 北川融媒 记者 唐云峰 摄
北川多头并进抢通保通
绵阳新闻网讯 连日来,北川遭遇多轮强降雨,境内国、省、县及乡村道路遭受重创,累计断道达1033处,垮塌土石方约40余万立方米,路基冲毁或垮塌路段20多公里,交通一度严重受阻。
禹茂路K2597+400(石泉堡隧道出口)发生山体崩塌和路基垮塌,导致该路段交通完全中断。灾情发生后,抢通战役迅速打响,大型机械设备兵分两路,从禹里、坝底两个方向同时向灾害点推进,开展攻坚作业,全力抢修临时应急便道。为确保安全,相关部门立即实施交通管制,由党员志愿者、公安交警值守引导。
“接到预警后,我们立即联合交警部门对禹茂路、北松路重点路段进行管制管控,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通保通。”北川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辉介绍,目前北川国省干线仍有16处正在抢通保通。
截至7月5日11时,北川已抢通国省道30处、农村公路43条103处,其余道路已落实人员加强监测。(北川融媒记者 唐云峰)
群众妥善转移到高川小学避灾安置点 安州融媒 记者 安峥 摄
安州以“汛”为令迅速响应
绵阳新闻网讯 连日来,安州区出现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险情。安州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以“汛”为令,全力组织抢险。
7月4日,记者在安州区千佛镇千佛村龙神堂路段看到,强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大量泥沙和石块堆积路面,道路中断。不仅如此,滑坡体还堵塞了河道,形成洪涝隐患。接到灾情报告后,该镇立即将情况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现场,对道路进行临时交通管制。随后,组织抢险人员和大型机械,全力开展道路清障和河道疏通工作。
7月5日,记者在高川乡接龙社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道路进行清淤作业。在高川乡锄把沟地质灾害点,由于短时间内的强降雨导致排洪沟严重堵塞,无法顺利排洪,当地政府部门及时调度大型机械与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清理工作。
在高川乡避灾安置点高川小学,容纳了175名群众,都是在接到红色预警之后被安全转移来的。中午12时,工作人员开始为群众发放午餐。转移群众在安置点登记报到后,还会领取到生活物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妥善保障。
高川乡副乡长孙小程告诉记者,全乡紧急动员镇村干部、党员、群众等200余人,有序开展拉网式排查、群众转移、道路清理疏通以及电力抢险等工作。截至7月5日12时,共转移安置群众288户580人,全乡未发生人员伤亡情况。(安州融媒记者 安峥)
消防车为平武坝子乡村民送去生活用水 记者 任露潇 摄
平武多点发力守护民生
绵阳新闻网讯 7月5日,本轮强暴雨过后,平武县迅速启动灾后恢复工作,全县上下联动,多点发力开展道路抢通、民生保障、隐患排查等工作,全力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G247道路抢险现场,施工人员持续奋战,大型机械轮番作业,争分夺秒清理塌方路段,力争早日打通这条重要交通干线。
坝子乡因暴雨导致部分区域供水中断,当地组织送水车为村民送去生活用水,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古城镇白草村避灾安置点内,一派安稳有序的景象。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热饭菜,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餐。安置点还配备了基本生活物资,确保群众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锁江羌族乡组织多台大型机械,对辖区内的滑坡点、积水区进行全面排查和排险作业,消除安全隐患。
水晶镇村民则自发行动起来,拿起工具清理房前屋后的淤泥和杂物,邻里互助共筑家园防线。
从交通要道到乡村院落,平武县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全县干群同心,正以最快速度恢复家园原貌。(记者 任露潇)
高川乡接龙社区组织人员进行道路清淤 安州融媒 记者 安峥 摄
江油严阵以待积极行动
绵阳新闻网讯 连日来,江油普降大到暴雨。江油市各级各地严阵以待做好转移群众、劝离游客、无人机巡查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武都镇坚持做好雨前、雨中、雨后巡查,调集镇、村(社区)干部对山洪沟渠、地下排水口等地段集中开展检查、监测,确保正常行洪、排涝。保障各临时安置点生活物资充足,为转移群众安排统一就餐和住宿。同时,赶赴涪江六峡、武引水库等景点,劝离在水边露营、野餐的游客。
大康镇主动与平武、北川相关镇、村迅速构建防汛联动机制,“无缝衔接”监控河道水情和流速。组织镇、村干部入村巡查,安排专人严密关注境内平通河、兽目溪及各水库水情,对房屋、道路、桥梁等进行排危、清障,最大程度降低风险隐患;对山洪点、地灾点进行加密巡查、监测,对涉险群众及时进行安全转移。
雁门镇启用无人机实时监测河道水位变化、重点区域积水情况及山体边坡稳定性。同时,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目标,迅速推进西坝村、青龙峡村等重点区域涉险群众转移工作。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责令青龙峡漂流景区暂停运营,对滞留游客开展劝离疏导。(记者 陈元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