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包打听
辣1度(305)|社区公益用房违规出租9年难整改!究竟是“尊重历史”还是纵容违规?
发稿时间:2025-07-04 09:58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有市民反映,位于经开区海赋长兴1期、规划设计图中清晰标注的社区活动用房,却长期被违规出租用于商业经营。

  社区活动用房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服务居民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党群服务、文体活动、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功能。2013年,绵阳市出台《关于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工作的通知》(绵府办发〔2013〕4号),明确要求开发商预留社区办公服务用房。

  2022年,《绵阳市配套社区办公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合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五条措施》(以下简称《五条措施》)进一步细化规定:新建小区需按每百户60平方米标准配建公益性质合用房(主要包括社区办公用房、综合性社区服务站、社区党员活动室、老年人综合服务站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改变用途。

  然而,有市民反映,位于经开区海赋长兴1期、规划设计图中清晰标注的社区活动用房,却长期被违规出租用于商业经营。

  

W020250703459250087902.jpg

  “公益”变“生意”

  800平方米社区用房成商业铺面

  记者现场比对小区规划设计平面图确认,临街上下两层、总面积8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用房,学生托管班、餐馆和洗车店在此营业多年。

  “完全是私人盈利性质!经营价格也不比市场便宜,根本没惠及我们居民。”周边居民对这些商铺十分不满,“你看,这些坝子本是孩子玩耍、居民散步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洗车店的专用停车场,不仅挤占公共空间,车辆频繁进出更带来安全隐患。”

  那么,本应服务于民的公共空间,怎么就变成了商业铺面呢?

  据了解,2016年楼盘交付使用时,该社区活动用房便移交给了原城南街道南塔社区居民委员会使用。时任南塔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邓邵敏承认,接房后他们就对外进行了出租。

  “我们社区集体没有收入来源,一旦有机会肯定想抓住找点收入。”邓邵敏说。

  《五条措施》明确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原南塔社区“集体没有收入”就能成为将公益空间出租创收的理由吗?

  对此,邓邵敏解释为“对政策和房屋用途理解不透彻”。

  

W020250703459251136228.jpg

  “新官”未理“旧账”

  居民投诉成“空头支票”

  2020年,原塘汛镇和原城南街道合并为现塘汛街道。彼时,海赋长兴1期社区用房被违规出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然而,塘汛街道却没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塘汛街道社会服务中心主任文田解释称:“该出租事实及协议行为发生在机构整合前,原来的南塔社区已经与商户签订了10年的合同,当时就尊重了这个历史事实。”

  2024年4月,在经开区管委会上线值守《问政绵阳——直通12345》过程中,有居民就此打进热线投诉。线上,相关部门明确,社区活动用房不允许用作商业经营;线下,属地社区、街道曾回复问题反映人,将尽快与商家解约。

  近日,经开区管委会再次上线值守时,居民又一次打进热线,投诉商业经营现状无任何改变。居民质疑:“政策白纸黑字,为何整改如此艰难?”

  那么,承诺为何没有兑现?

  “解约受阻于高额违约赔偿。”文田表示,街道曾督促社区与承租商家进行过多次协商,但因商家前期装修、设施设备投入较大,还涉及员工遣散等问题,社区单方面解约将面临高额违约赔偿,因此协商未果。

  

W020250703459250807964.jpg

  如今,面对社区居民要求恢复社区活动用房功能的正当诉求,塘汛街道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街道将与社区协力,同商家协商争取提前终止合同,并承诺在辖区内为商家另觅经营场所,尽量减少集体经济和商家损失。”文田表示,街道和社区将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并全面梳理辖区内所有社区用房的使用现状,“举一反三,对不具备公益性质的使用行为进行整改。”

  对于整改收回的社区用房,将广泛听取社区居民意见,通过兴办幸福餐厅、休憩驿站等方式,服务“一老一小”、新就业等群体,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民。

  记者手记

  绵阳通过政策迭代构建了社区用房“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的闭环管理体系。无论是社区居委会的“创收初衷”,还是街道“尊重历史”的应对态度,本质上都是对政策严肃性与刚性约束的消解。当基层执行可以轻易突破制度藩篱,再完善的制度设计也难免在“最后一公里”失效。

  《五条措施》本身已明确要求“严肃工作纪律,落实责任追究”,并将其落实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城乡基层治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纸面的严厉要求,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监管动能与问责压力。

  政策闭环的关键,在于执行环节的“责任闭环”。唯有通过“个案整改”推动“系统治理”,才能将制度刚性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社区空间为民所用”的初衷不再落空。

  欢迎大家通过评论区或拨打热线电话0816-2400000提供新闻线索,我们会及时跟进关注。

  (辣1度报道组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