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的魏城中学,校园内一片寂静,学子们已步入暑假,开启了快乐假期。
而在放假前夕的某个下午,记者走进游仙区魏城中学看到,学生们手持铁锹、锄头,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化身为 “小农夫”,以一堂生动的劳动课,为学期画上充满意义的句点。
这是孩子们的劳动课时间。面对板结的土壤和杂草,大家分工明确,有的翻土松土,有的清理杂物。老师们现场示范“深耕细作”技巧,讲解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刚开始劳动很累,但看到荒地变菜畦,特别有成就感!”一位同学擦着汗水分享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刚收获了番茄、黄瓜、豇豆等农作物的土地被重新翻土施肥,划分成了整齐菜畦,新一轮农作物的种子在师生期待中埋入土壤。
“在孩子们平时的劳动课程当中,他们主要承担除草、施肥、浇水等工作。当下的黄瓜、豇豆等已采摘完毕,我们计划下一步再种植菠菜、白菜、花菜等农作物。”魏城中学劳动课老师汪群芳告诉记者。
近年来,魏城中学充分利用校园花园空地,开展“菜园种植”劳动课程,让学生们在泥土芬芳中播种希望,在悉心呵护里见证生命成长,在协作劳动中收获多元感悟。
这一特色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泥土芬芳中体验劳动乐趣,更彰显出多维度育人价值——
01
.在劳动教育方面
学生通过翻土、播种、除草等全过程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02
.在生命教育方面
见证植物从种子到植株的蜕变过程,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青春;
03
.在科学素养培育方面
观察记录等环节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自然学科的兴趣;
04
.在团队协作方面
同学们在交流分工、互帮互助中学会高效沟通,集体意识显著增强。劳动实践课也成为缓解学业压力的“减压阀”,让学生在亲近自然、动手劳作的过程中,获得心理调适的契机,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魏城中学占地52亩,现有16个教学班,师生规模超1000人。校园内标准化教学楼、现代化运动场、专业语音教室、多功能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为教学活动提供坚实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充分盘活校内资源,精心规划出2亩劳动实践基地,这片“菜园课堂”不仅成为五育融合的生动载体,更为特色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魏城中学还聚焦“五育融合”办学理念,以“德”育心,打造“榜样力量”德育品牌;以“智”慧心,构建“生动课堂”教学生态;以“体”强心,塑造“体育强校”特色体系;以“美”润心,培育“艺术心灵之美”境界;以“劳”健心,搭建“劳动实践基地”平台。
“我校将不断优化育人模式,以扎实的行动和逐年提升的办学品质,继续建设‘绵阳市新优质农村初中’,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魏城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世蓉表示。
(涪江观察记者 周钰 杨沐琪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