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6.18购物节消费热潮涌动,警惕新型诈骗陷阱
发稿时间:2025-06-18 09:08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6月17日,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近期与购物节相关的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反诈民警结合典型案例,为市民揭秘常见诈骗套路,敲响安全警钟。

  绵阳新闻网讯 随着6.18购物节的临近,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如火如荼,消费者购物热情高涨。然而,各类购物诈骗陷阱也随之而来。6月17日,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近期与购物节相关的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反诈民警结合典型案例,为市民揭秘常见诈骗套路,敲响安全警钟。

  案例一

  刷单返利诈骗

  今年6月初,我市居民赵某在一兼职网站通过手机下载注册某APP软件后,对方以需要缴纳1000元人民币保证金才能兼职任务为由让赵某转账。赵某缴纳保证金完成任务无法取现时发现被骗,共计被骗人民币2000元。

  警方提醒:凡需垫资的“兼职”均为诈骗,任何宣称“足不出户、轻松赚钱”的刷单行为都涉嫌违法,切勿轻信“高佣金”“先垫付”等话术,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警。

  

W020250617572533750165.jpg

  案例二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退款诈骗

  今年6月,我市居民王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抖音官方客服人员的电话,“客服”告知王某其在平台购买的商品在运输中损坏,平台方和商家现在要给予王某3倍赔偿。“客服”要求王某下载一个APP软件,并添加“理赔员”为好友,随后,“理赔员”通过屏幕共享操作王某手机进行转账,王某由此被骗走2000余元。

  警方提醒:平台退款无需额外下载APP,也不会要求开启屏幕共享或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若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通过电商平台官方渠道核实,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谨防掉入“退款”陷阱。

  案例三

  虚假低价购物/预售诈骗

  今年5月,我市居民朱某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限时秒杀”“内部渠道”的低价广告。朱某立即下单付款,“商家”随后要求朱某补缴“手续费”“关税”后将朱某拉黑。朱某被骗3400元人民币。

  警方提醒:远低于市场价必有诈!请消费者选择正规平台交易,拒绝私下转账。对于社交平台、陌生网页上的“低价促销”信息,务必仔细核实商家资质,切勿因贪图小利泄露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

  

W020250617572546709361.jpg

  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金圆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历年购物节期间,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消费者贪图优惠、急于求成的心理,精心设计虚假促销、冒充客服退款、刷单返利等多种诈骗手段。这些诈骗形式不断翻新,极具迷惑性,稍有不慎,消费者就可能落入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公安机关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购物节优惠的同时,务必提高警惕。

  购物时要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优惠链接和陌生推销信息;

  对于自称客服的来电,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验证码;

  面对“超高返利”“低价抢购”等诱惑,要保持理性,避免因贪小便宜而遭受重大损失。

  如遭遇可疑情况或已遭受诈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

  6.18购物节是消费的狂欢,但安全才是享受购物乐趣的前提。只有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反诈意识,才能在购物节中安心消费,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

  (唐超 涪江观察记者 刘晏男 张瀚巍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