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绵阳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人民公园广场举行。
活动汇集近20项省、市级非遗手作体验展示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非遗知识有奖问答,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为传承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非遗展示区内,绵阳米粉、游仙董氏扎染技艺、安州葫芦烙画、北川羌族草编、三台郪江米花糖、梓潼糖画、江油青莲刺绣等近20项非遗手作体验,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
“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北川羌族草编,我们今天还特地进行了线上现场直播,网友们对羌族草编制作的12生肖、各种昆虫赞不绝口,为我们坚持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草编,给与了很大的鼓励与支持。”市级非遗北川羌族草编传承人王兴碧高兴地说。
省级非遗三台木刻第5代传承人杨璟珩带着她和6岁儿子共同创作的木刻作品《哪吒》来到活动现场,向现场观众进行了展示。她表示,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接着一代的赓续传承和发展,才能将非遗发扬光大,让非遗永远处在青春的岁月,辉映过去、照亮未来。
本次活动还表演了舞蹈《龙吟踏鼓》《羌家姑娘》《盛世欢歌》,以及川剧绝技《脱手变脸》,男女声独唱《看山看水看四川》《幸福中国一起走》《小白杨》《咱老百姓》等节目,在让市民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奉上了一道极具绵阳特色的文化大餐。本次活动的非遗知识有奖问答环节,更是高潮不断。
本次活动聚焦青年传承人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科技赋能非遗保护等内容,展现了绵阳市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让古老的非遗文化成功“破圈”,融入现代生活,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传承非遗。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到非遗的宝贵价值,凝聚了‘保护非遗,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同时也让绵阳的多彩非遗、精湛技艺被更多人看见、欣赏。”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黎明说。
(涪江观察记者 陈荣 何茂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