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式地观览也许会让小朋友兴致缺缺,但科技感满满的博物馆,一定会带给观众奇妙体验。假期,不如和孩子一同走进家门口的博物馆,解锁一场文化与时光的深度对话。
据统计,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2024年“五一”期间参观人数增加了879.87万,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其中,四川省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
01
广元-皇泽寺博物馆
(图自皇泽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在广元皇泽寺博物馆中跨越千年时空。由四川联通打造的智能售检票系统已实现门禁票务全流程电子化。游客购票后凭电子或纸质二维码、身份证、人脸即可“秒级核验”入馆。检票数据实时上传、售票数据同步分析,景区管控效率大幅提升。
(线下票务系统管理软件)
“一码游皇泽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整合景区旅游与文化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行前提供资讯查询、旅游攻略及虚拟旅游体验;行中实时导游导览、导航导购、信息查询与一键报警;行后支持旅行经历分享与投诉处理。其中,智慧解说管理系统融合线上线下智能讲解,手绘地图以形象化设计展示景区设施,5处720°全景拍摄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游”皇泽寺。
(一码游皇泽寺手机界面)
临嘉陵江绝壁之上的皇泽寺摩崖造像,四川联通正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对佛造像进行高精度原始三维模型及高分辨率二维图像采集,构建起完整的数据资源库,并将对25龛造像进行数字化复原。与此同时,藏品管理系统、AR 展示及“数字供养人”等创新应用也将逐步落地,通过“互联网 +”与“大数据”手段,实现文物管理流程数字化、服务模式创新化。
(一码游皇泽寺二维码)
快来扫码试试看↑
02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当苏轼笔下的豁达与洒脱遇上数字科技的浪潮,三苏祠博物馆便成了传承千年文脉的智慧殿堂。在这里,四川联通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整合12.5万余条文献典籍、文物作品等数据,让游客漫步观景的同时能够随时随地指尖品味。数据库精心打造的“东坡行旅”数字场景,将三苏的生平事迹与相关遗址遗迹等信息串珠成链,在极富宋代美学设计风格的网页、小程序内,百年前苏轼于沙湖道中吟啸徐行、于西湖堤岸挥毫泼墨的种种景象跃然脑海。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整体架构)
此外,如果你对三苏文化领域研究兴趣颇深,那“三苏图谱”也许能为你提供更多灵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入,让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成功打破了三苏文化在地理及空间层面上的数据壁垒,构建了一个无界的信息共享平台。三苏图谱以东坡为核心,围绕其生活轨迹、亲缘关系、同僚交往以及研究领域精心绘制而成,通过关联笔记等形式,多维度实现信息的深度互融互通。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这座承载文豪风雅的古祠,正用科技的力量,让“中国有三苏”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03
成都-四川博物院
(图自四川博物院官方网站)
在繁华的成都,四川博物院宛如一座文化宝库,承载着蜀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当智慧文博的浪潮席卷而来,这里积极拥抱科技,让古老文物焕发新生。由四川联通、联通数智与四川博物院联合打造的“智衣衿”数字文创一体机一经落地便“人气爆棚”。作为基于“联通元景文博文创大模型”开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互动体验和内容生成应用,“智衣衿”创新运用AI大模型文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前沿技术,将文物拟人化,通过对文物元素属性的深度挖掘与创作,提供丰富多元的服务。
(“亮相”四川省第十一届国际旅游博览会)
观众站在屏幕前,选择喜欢的国风拍照模板,AI自动识别人体,30秒内与文物同款纹样的服饰便“穿”在了身上。手机扫码下载电子美照,现场打印让“数字文明”永久珍藏。设备在川博展厅试运行期间,日均吸引200人次体验,平均停留时间超15分钟,好评率达90%以上。
(左为历史文物,右为合成的纪念照)
从国风汉服、宫廷服饰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元素,用户不仅能深入了解汉服制式、背景说明,还能参与个性化汉服设计、生成人物画像与图片,甚至体验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全方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
文化之旅
技术的加持下,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里沉默的展品,而是变成可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现场;博物馆之旅不再是隔着距离的静态观赏,而是“寓教于乐”的互动探索。那些曾经只能在想象中勾勒的文明图景,正通过科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当代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