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相关
从一季度GDP7.2%,看绵阳如何奋勇争先?
发稿时间:2025-04-24 08:46   来源: 绵阳日报

  4月22日,绵阳市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一季度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5.7亿元,同比增长7.2%。这组数据也折射出全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当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绵阳今年一季度拿出这样一份“成绩单”,殊为不易。从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到服务业增势良好,再到以旧换新政策撬动消费……在绵阳“一季报”中,不难读出“稳”与“新”这两个关键词。

  □记者 郭若雪 杨方彧

  “稳”中向好,跑好全年经济“第一棒”

  开局如何良好?态势又如何巩固?一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是谓“良好”;一季度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是谓“巩固”。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进兵用“创新驱动”“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三个关键词总结了绵阳一季度经济发展状况,“2025年开局良好,需要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势头,并扩大有效需求。”

  再挑一些关键的数据分析,可见背后端倪:“规上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38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

  制造业“挑大梁”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锂离子电池同比增长96.5%,液晶显示屏增长88.7%,汽车增长42.7%,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39.1%,发动机增长24.1%,化学药品原药增长5.0%,绝缘制品增长0.7%。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强劲,不断塑造着绵阳的发展新动能。这也源于企业在深耕主业的同时,推进“智改数转”,开辟新市场,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带来的结果。

  数据之外,再看看绵阳生动的实景——

  在四川长虹新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台wifi自动化校准设备机器轰鸣,机械臂正按照顺序一片片抓取wifi电路板。长虹新网科技生产厂厂长方波表示,今年一季度,企业产量、销量较2024年同期均有所提升,下线的产品更是远销欧洲、亚太、拉美等地。

  在四川欣富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片片散热膜陆续下线,最终使用在手机屏幕上。欣富瑞科技行政主管刘鹏表示,目前企业一季度的产线非常饱和,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左右,全年预计产值3.5亿元。

  在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各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智能化设备灵活作业,一批批线缆产品正源源不断下线等待发运。九洲线缆电力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飞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九洲线缆实现营收21.12亿元,同比增长16.79%,迎来“开门红”。

  “成绩来之不易、十分可贵。”采访中,许多企业负责人感慨。一季度取得如此成绩,绵阳是怎么做的?不难看出,得以实现的关键,一是各项政策的集成发力和撬动。二是谋划准、抓得紧、落得实。

  今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绵阳市召开“新春第一会”,“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成为会议主题。绵阳以扎实抓好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建圈强链、消费提质扩容等八大行动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让经济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发展向“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细看一季度“成绩单”,绵阳经济在开局良好中,也蕴含了很多“新”动能。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4亿元,同比增长7.3%。

  持续提振消费,政策依旧是突破口。一季度,全市3C产品购新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汽车报废补贴、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汽车购新补贴等活动共拉动消费超40亿元。

  活动不断上新,打造消费“万花筒”。今年以来,绵阳坚持“政策+活动+载体”三轮驱动,“商旅文体赛+消费”深度融合,依托特色、绿色、古色资源优势,开展了无人机冷烟花灯光秀、“赛博舞狮”、非遗打铁花、“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活动精彩纷呈。

  数据也直观地反映了火热程度。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7.8%;商品零售423.1亿元,增长7.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9.6亿元,增长57.3%。

  消费潜能不断激活的背后,可以看到政策、活动、场景,是绵阳提振消费的三大抓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显示绵阳的内需市场充满活力。”李进兵表示,绵阳还要继续用好场景打造,形成增长动能。比如,借鉴成都和重庆的部分举措,充分发挥绵阳成渝地区消费第三城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开放消费市场,发力首店经济,促进餐饮消费与文旅消费、购物消费的双向互动,加强对服务业项目、文旅项目建成后运营模式的跟踪对接,确保项目建成后的贡献,促进消费提质增量,形成对川北及邻省区域的消费影响力。

  “新”动能也体现在高技术产业稳步增长。一季度,绵阳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9%。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7.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4.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0%。

  绵阳天链机器人联合中兴通讯推出的海外版“Tina”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绵阳造”智慧机器犬、夸父—MY人形机器人、大圣人形机器人等轮番“C位”出道……今年以来,绵阳创新成果竞相亮相各大展会现场,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大势所趋,也为绵阳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李进兵表示,未来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利用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的科技创新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不断加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