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高寨村,在七旬老人万长友的旧木箱中,装着村里70多位老人的“保命钱”,那是他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
2023年春天,一份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老龄保险”的宣传资料进入了他的视线——每年仅需100元,就能为老人撑起意外伤害风险保障伞。这让万长友看到了让“老有所安”四个字从政策文本化作触手可及温暖现实的可行途径。
万长友当即做了一个决定:牵头组织村里的老人集体购买老龄险,并向有实际困难的老人援助保费。作为牵头人,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攥着投保单,敲开了一家家村民的门。在张大爷家,他说:“钱我来捐,你签个字就行!”几个月后,张大爷因摔伤骨折获赔8000元,村里人第一次见识到“保险的力量”。
图:万长友深入田间地头组织老人集体购买老龄险
万长友的善举,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2024年,高寨村主动投保比例从5%飙升至40%,村子挂上了“银龄安康示范村”的横幅。而万长友的“捐助清单”也越来越长,2023年他牵头捐助了55位老人投保老龄险,2025年这个数字增长到75位。他的爱心与坚持,为他赢得了“爱老之星”牌匾,以及连续两年的“达川区最美老人”称号。
政保联动
普惠保险中的“温情乡村密码”
万长友的故事背后,是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与当地政府共同织就的惠民保障网。达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对意外、疾病等保障的需求十分迫切。如何让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群众自愿的老龄保险发挥作用?每年仅百元的保费里藏着诸多智慧。
69岁的达州市民张大爷参保中国人寿老龄保险保障计划后表示,这份保险保障范围广,涵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住院津贴以及特定交通工具意外保障等,都是老人们用得上的。2024年,老龄保险在达州全市已赔付1256万元,惠及近万名老人。
除老龄保险外,中国人寿寿险达州分公司还在当地推广乡村振兴小额保险、关爱女性保险、计生保险等业务。2024年,达州分公司政保业务承保人数超59.3万人,保额高达903亿元,已赔付超1.7万人次,赔付金额3285万元。
生态破局
“温度地图”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如何让分散的乡村老人理解保险、用上保障?中国人寿寿险渠县支公司片区经理李雪玲给出了答案。
她负责渠县3个镇近百个村社,每周背着KT板下乡,“字要大,话要直白!”她用真实案例讲解保险:王大爷修屋顶摔断腿,医保报销后老龄保险又赔了8000元;张奶奶被竹子击伤胸椎骨折,除了赔付医疗花费,住院期间还获赔了1500元津贴。为进一步推动乡镇保险工作扎实开展,中国人寿寿险达州分公司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动,“现在连村干部都帮我们喊喇叭!”李雪玲笑着说。
这种高效服务的背后,是“五镇一管”网格化业务模式在发挥作用。中国人寿寿险达州分公司在每五个乡镇配置一个政保片区主管,全市40名政保主管将业务和服务精准触达基层,成为了连接保险与群众的关键纽带。
在宣传推广上,中国人寿寿险达州分公司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上政策介绍和教育宣传点击量达14.69万次,线下李雪玲这样的政保主管们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四进”、保险知识“进乡入村”等活动1000余次,举办政策宣传会400余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在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普及风险保障意识。
科技助力下,中国人寿寿险达州分公司开通寿险APP、微信理赔及移动掌上查询功能,将赔付时效缩短至1个工作日,为乡亲们真正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过去“听不懂的保险”成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救命钱”。
从“风险兜底”到“温暖生态”
老龄保险的深层价值
在养老保障需求日趋迫切的今天,中国人寿寿险四川省分公司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发展老龄保险及政策性保险业务,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2024年,四川省分公司老龄保险业务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成功承保超190万老龄人口,全省覆盖率达10.5%,保障额度累计超3600亿元,为参保老人撑起了坚实的经济后盾;理赔案件约8.7万件,赔款总计约8477万元,切实为参保老龄群体缓解后顾之忧。
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四川省分公司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在承保环节,全省21家市州分支机构深入调研当地老龄人口的年龄分布、健康状况、经济水平等详细数据,以此为基石进行科学定价,精心设计出多元灵活的保障方案,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
与民政、妇联、计生等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普惠保险协助政府为老百姓提供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组建起一支超两千人的专项服务队伍,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村社的每一个角落。通过“片区专人管理、乡镇专人负责、村社专人服务”的模式,提高政策保险业务的承保面,为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老人送去保障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