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绵阳)
在华夏广袤大地的版图上,盐亭,这座隐匿于丘陵之间的小县,宛如一颗蒙尘的明珠,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悠悠往事。它是华夏母亲嫘祖的诞生与归葬之所,“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的美誉,是岁月馈赠的无上荣光。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仿若步入了历史的深邃回廊,醇厚悠远的文化气息,丝丝缕缕,萦绕周身,令人沉醉,让人神往。而这一次,我循着“潺亭”的悠悠茶香,来到盐亭的水岸一隅,邂逅了那如梦似幻的“墨竹里”。
墨竹里,宛如一条被岁月尘封的时光通道,每一寸土地都饱浸着文化的馥郁芬芳。一脉清泉,潺潺流淌,润泽了这片土地,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微风拂过,竹影摇曳,恍惚间,文同先生挥毫泼墨的身影浮现眼前,他的诗意才情,跨越千年,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文同,这位北宋时期的绘画大家,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一生与竹相伴,视竹为挚友,悉心观察竹子在不同气候、不同时节的万千姿态,终得“胸有成竹”的至高境界。他爱竹成痴,所创立的“湖州竹派”,在中国墨竹画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吾乃者学道未至,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文同的文化精神,赋予了墨竹更为深沉的内涵。他笔下的墨竹,不只是竹子形态的描摹,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射,是情感与思想的寄托。那一幅幅墨竹图,笔法精湛,法度严谨,“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独特技法,让竹子仿若有了生命,立体而富有层次。竿虽弯曲,却似蕴藏着无尽的力量,枝叶繁茂,彰显着百折不挠、倔强生长的精神,恰似文同先生虽早年仕途坎坷,却始终坚守理想的人生写照。
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墨竹里重焕生机。中医药主题一条街拔地而起,巧妙地将文同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共生。以《黄帝内经》为开篇序曲,以岐黄养生为坚实支撑,以药食同源为主导旋律,食疗体验馆、养生理疗馆、科技保健馆、健康科普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了一场中医文化的热潮。这里还举办过惠民义演、颁奖典礼、戏剧演出等十余场专场活动,以及“多彩盐亭,无线激情”雪花啤酒节,为市民们呈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赢得了声声赞誉。
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的城市名片,有着“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的美称。而墨竹里,宽街窄巷纵横交错,北宋民居古朴典雅,民国街风情万种,崖居神秘沧桑,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盐亭独有的跨越时空的绝美画卷。
阳光轻柔地洒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暖融融的。街边小店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传统小吃铺里,蒸笼中升腾起袅袅热气,香味四溢。酥脆的麻花、软糯的糕点、热气腾腾的油茶、劲道爽滑的手工酸辣粉……每一口都是盐亭独有的味道,瞬间勾起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街边店铺,或古朴雅致,或充满现代创意,它们宛如灵动的音符,奏响了生活的美妙旋律,演绎着盐亭百姓平凡日子里的人间烟火。
漫步堤岸,梓江雄浑壮阔,如无畏的开拓者,蜿蜒前行;弥江婉约宁静,似温婉的女子,奔腾不息。它们是盐亭的生命血脉,与墨竹里深情相拥,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与温情的自然交响,见证着盐亭的人文变迁,沉淀着盐亭的悠悠历史。
夜幕降临,墨竹里被灯火点亮,华灯璀璨。灯光映照在古老建筑上,勾勒出如梦似幻的轮廓。此时的墨竹里,宛如盛装的佳人,既有历史的韵味,又具现代的风情,时光仿佛在此刻回溯,又似乎就此定格。
墨竹里,是时光的深沉沉淀,是文化的代代传承,是心灵的宁静栖息地。在墨竹里风情街,步步皆景,处处有故事。它是盐亭人文历史的生动缩影,是岁月雕琢的诗意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