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极为丰富。金牛道又称石牛道,是蜀道的重要构成部分,这里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又有“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廊,途经绵阳,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
在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民盟绵阳市委提交了集体提案《以金牛道为核心打造我市大蜀道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该提案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办理。
□记者 唐显枚
提案聚焦完善保障机制丰富精品线路
经前期调研,提案指出,当前绵阳对金牛道的保护利用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开发推动力度不足、沿线区域资源较为碎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为打造一条具有影响力、带动力且独具绵阳特色的大蜀道精品线路,提案建议:完善保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成立金牛道文旅开发相关领导小组,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组建“金牛道(绵阳)文旅产业智库”并深入调研,可与剑阁、阆中等地开展深度合作,开发几日游的大蜀道精品路线,或推行相关景区一票制,形成组合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
此外,在景区和线路打造方面,提案建议:尝试在水观音和古柏王小微公园开发古蜀道漫步道,示范性恢复亭、堡、驿等文化景观节点,打造以探寻蜀道人文历史为主线的综合体验型旅游目的地;以七曲山、水观音、古柏王小微公园为核心载体,打造祈福之旅,延长体验链条,在夜间开展观赏三国戏曲或听蜀道故事会等活动,升级民俗风情表演项目,将景区打造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森林康养、科普科考为一体的高品质旅游区;紧密结合“两弹一星”、李白、大熊猫等品牌,研发一条融入大熊猫、三国文化、李白文化等元素的绵阳大蜀道旅游精品线路。
提案追踪加强“家底”挖掘持续完善服务体系
记者从该提案主办单位市文广旅局了解到,接到提案后,部门高度重视,对提案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并结合绵阳实际落实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及时予以办理回复。
“这份建议对我市打造大蜀道文化精品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分析十分精准,相关建议富有启发性。”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绵阳坚持市、县两级联动,统筹推进大蜀道的开发利用。
去年3月,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成立并举办研讨会,已形成多方面研究课题,相关专家正积极开展蜀道文化的研究工作。此前,绵阳已编纂出版《绵阳古建》《绵阳名山》《七曲神韵》等地情普及读物,对绵阳境内的蜀道文化资源进行了整理、研究和宣传。去年,梓潼县卧龙山千佛岩乡村石窟文化公园保护区建设项目完成,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和航天科技馆正式开馆,大景区格局基本建成。
目前,我市正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古蜀道遗址专项调查和梓潼县“西坝遗址”考古挖掘工作,进一步摸清绵阳蜀道文物保存状况。加强翠云廊古柏保护,建立古柏资源数据库,在做好纸质档案收集整理归纳的同时,加强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逐步建立完善古柏信息电子档案,并纳入省级相关平台统一管理。
绵阳还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实施七曲山大庙预防性保护、七曲山大庙博物馆提升改造、七曲山古建筑修复等工程,加快申报状元第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举办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文昌庙会活动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配套七曲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文昌出巡、文昌祭祀、洞经古乐、大新花灯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演。持续推动梓潼古蜀道纳入国、省级重点游径规划,沿步道配套观光休息驿站、最佳摄影点、蜀道标志牌、旅游厕所、蜀道沿线标识系统和文物遗址解说系统等设施。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大蜀道文化的发掘整理,借助文化三推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大蜀道旅游推广,不断提升绵阳蜀道旅游的知名度,并加快推进绵阳古蜀道相关游线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