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四川新闻联播》重点关注!住绵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非遗“老手艺” 致富“新产业”
发稿时间:2025-03-04 09:57   来源: 绵阳新闻网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晚(3月3日),《四川新闻联播》——2025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重点关注了住绵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的履职故事。

  以下是报道内容↓

  在绵阳北川,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孕育着上百项非遗。如何助推这些非遗成为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的关注重点。今天的《我从基层来》,一起来听听她的履职故事。

  

 

  今年是余绍容履职的第八年,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她都会穿着羌族传统服饰去参加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绍容:陈老师你在屋头没得,我来看下我的衣服做好了没有?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统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云珍:绣了一个多月,想到你要穿上去漂漂亮亮的,我就开心得很。

  

 

  对于余绍容来说,能把民族的风采带去两会是一件很骄傲的事。余绍容说,这些图案都是原创设计,申报了上千项知识产权。北川羌绣实现了从自用型到商品型的转变,品类越来越丰富,文创、装饰、日用产品等等,让非遗“容妆可见”,成功地将指尖技艺转化为了指尖经济,解决了妇女和残疾人灵活就业300余人,培训了绣娘两万余人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统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云珍:现在销售的渠道就是线上线下,我们一起共同来传承这个文化,不单单走出大山,还想走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绍容:其实我们北川的非遗有很多,但大多数都属于个人的一门手艺,如何让这些非遗活态传承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W020250303737898768892.jpeg

 

  走出羌绣馆,来到一片茶园,余绍容要在这里调研古老非遗技艺如何乘上现代工艺的快车。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也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苔子茶是制茶的最佳原料。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牛义贵:每年我们3月15号之后,这个地方就非常忙,我们说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我们把北川苔子茶非遗技艺,和我们现代化的工艺结合,让苔子茶走出羌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的苔子茶。

  

 

  放眼全县,苔子茶已经成为北川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制茶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余亿元。今年去北京,余绍容也准备带上几罐苔子茶,让全国各地代表也尝尝这个云朵上的羌茶。

  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余绍容:我认为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支持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让非遗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川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唐云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