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眼下正是中药材种植的好时节,在北川,当地老百姓抢抓时节,忙着扩种大黄,播撒增收新希望。
走进禹里镇石纽村,只见村民穿梭在田间地头,挖土刨坑、播种大黄种子、回填泥土,构成了一幅春耕农忙的田园画卷。
大黄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多种功效,在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石纽村的海拔、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大黄生长,去年,村里的大黄喜获丰收,且市场价格可观,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
“大黄是3年一收,一亩地的最低产量是4—6吨,为了减少运输成本,我们主要以卖干货为主。”北川禹里镇石纽山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小艳介绍,这几年的效益都比较好,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去年种了80多亩,今年又扩种了70多亩。
为了确保村民科学种植,提高大黄产量和质量,当地农技员还走进田间地头,为村民现场提供技术指导,详细讲解土壤改良、合理密植、施肥管理等种植要点,并普及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确保大黄质量安全。
“每年到了种植的关键期,我们都会了解种植户的需求,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打通农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北川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马菊萍说。
石纽村将“苦”大黄成功转化为“甜”产业,只是北川中药材种植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北川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主要包括厚朴、黄连、芍药、大黄等。
下一步,北川将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培优培强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中药材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记者 唐云峰)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