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南山中学全校学生在大课间时跑步。
同学们在运动场踢足球。
同学们在操场上打排球。
班主任老师担任“第二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我省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新规定,该举措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近日,我市迎来开学季,各学校迅速响应,因地制宜落实新规。记者走访部分学校发现,新规实施后,校园因运动而活力四溢,充满青春朝气。
□何智莉 记者 陈荣 何茂松 文/图
新规落地校园活力律动
2月17日是南山中学开学首日,校园里处处洋溢着运动气息。大课间时,全校学生跑步步伐有力、充满生气。跑步结束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有序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跳绳的同学身轻如燕,五彩跳绳飞速旋转;做韵律操的学生动作整齐划一、活力满满。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也纷纷走出教室,在走廊或操场进行踢毽子、打羽毛球等简单运动,整个校园在同学们的运动中充满活力。
南山中学体卫艺处主任李凌介绍,学校向来重视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遵循以体铸人、以体铸魂的原则。落实新规的重点在于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的教学要求,确保学生每天有两小时运动时间,并组织各类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随后,记者前往绵阳市富乐第二实验小学了解新规执行情况。副校长危佳表示,学校克服体育教师师资不足、体育场地有限等困难,坚持课程设置大框架不变、小细节调整的原则,制定学生每天两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方案。通过每天一节体育课、30分钟大课间活动以及学生自主锻炼,确保学生每天运动不少于2小时,并主动接受家长监督。
创新举措探索体育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南山中学在落实两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过程中,还采用了两项创新举措。
智慧体育,激活课间十分钟。南山中学创新性引入“智慧体育”系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该系统互动功能支持9个体测核心项目和38个体能拓展项目,涵盖跳绳、跳远、中长跑等。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趣味中提升运动能力,缓解学业压力,增强体质健康。学生走出教室锻炼的比例提升了3倍。学校还通过每周、每月、每年公布锻炼排行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
班主任担任“第二体育教师”。为解决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南山中学将班主任定为班级的第二体育教师,并将第三节体育课排入课表。体育组制定详细体育活动方案,由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南山中学体卫艺处主任李凌表示,班主任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保障学生安全、有效地参与体育锻炼。这种模式不仅弥补了体育师资的不足,还促使更多教师关注学生体育发展,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强化监督确保新规落实
2月19日,记者就全市新规落实情况采访了绵阳市教体局体卫艺科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通知,结合绵阳实际,制发绵阳市教体局相关通知,明确落实要求与举措;及时转发省教育厅通知,并对工作落实提出要求;在寒假前和春季开学前,两次点对点向各县市区(园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直属中小学校负责人提醒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要求;不定期抽查学校,开学期间对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等进行抽查,被抽查学校均严格执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要求。
此外,市教体局还设置了监督举报电话0816-2216210,接受群众监督,督促各地各校落实工作。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