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不“纸”如此!绵阳开学第一课,“剪”出非遗新花样
发稿时间:2025-02-18 11:39   来源: 涪江观察
  摘要:2月17日,绵阳市实验小学以特别的情景演绎,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这堂以非遗为主角的“开学第一课”,将非遗文化与新学期的开端完美融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妈妈,什么是非遗?”

  “非遗指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宝贵的共同财富。”

  “那我们绵阳非遗多吗?”

  “当然了,绵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城市文脉绵长,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多元的城市文化,让这里成为了非遗文化发展演化的沃土,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

  ……

  2月17日,绵阳市实验小学以特别的情景演绎,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这堂以非遗为主角的“开学第一课”,将非遗文化与新学期的开端完美融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W020250217365249142008.jpg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北川羌绣、三台剪纸、涪城面塑等传承人惊喜亮相,和同学们一起作为非遗“守护者”介绍非遗、宣传非遗,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更是赢得大家的一片惊呼。“今天和这么多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感觉非常开心和震撼,我要好好学习,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实验小学5年级7班学生彭虹齐说。

  

W020250217365248669058.jpg

 

  “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此次开学第一课,我们特别邀请了绵阳本地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技艺,感受其独特魅力,更希望能在同学们心底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绵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易虹宇表示。

  如果说非遗作品展示带来的是一种视觉冲击,那跟着传承人亲自参与,体会到的则是另一种成就感了。

  在现场,三台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兰小奇就化身手工老师,向同学们详细地讲解了剪纸艺术、剪纸种类、剪纸技巧等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随后,在兰小奇的指导下,大家纷纷投入剪纸创作中。

  

微信图片_20250217191048_1.jpg

 

  “先把这两个角对折,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交叉点,大家看到了吗?”“看到了。”“顺着这个点,拿起我们的剪刀从边缘剪下去,注意不要剪断了……”在兰小奇的指导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尝试着、琢磨着,一方红纸,一把巧剪,稚嫩小手间画纸翻飞,不一会儿的时间,当大家把剪纸图样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个象征着美好寓意的图案呈现了出来。“老师你看我的,我的是个五角星。”“老师,我也剪好了,好好看。”……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

  

 

  “太神奇了,一张纸就这样反复折叠,再用剪刀轻轻一剪就能变成一个字或者一幅画。”一堂课下来,5年级3班学生任治承觉得“很有成就感”,“通过体验剪纸,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今后我想继续学习剪纸”。

  

 

  历史的光芒照耀着今天的非遗,当代的创新孕育着非遗的未来。近年来,绵阳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注重阵地建设和活动引领,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省级57项、市级210项、县级360余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50人、市级187人,县级486人。“非遗进校园,薪火相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传承人的一个责任和使命,就是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非遗,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兰小奇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通过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授给孩子,让他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传承和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事实上,长期以来,绵阳各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通过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 谢斌 张瀚巍 陈冬冬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