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石椅村羌歌嘹亮 “好样子”越来越好
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带动周边7个乡镇共同致富
发稿时间:2025-02-07 08:48   来源: 四川日报
  摘要: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巴蜀大地春意盎然,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驱车前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途中,车流量较大,行程比往常多了十几分钟。

  鸟瞰石椅村 (北川融媒体中心供图)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巴蜀大地春意盎然,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驱车前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途中,车流量较大,行程比往常多了十几分钟。

  11时左右,我们的车辆跟随一辆挂着重庆牌照的汽车,缓缓驶离干道。蜿蜒的山路旁,一幅巨大的地图映入眼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北川各个景区,地图正中央,正是我们此行采访的目的地——石椅村。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石椅村作为全国乡村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慰问。总书记点赞石椅村“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并祝愿大家“生活越过越红火”。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石椅村的产业发展更上台阶,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还带动周边7个乡镇共同致富。

  “好样子”为何越来越好?

  靠山吃山,一座羌山“吃出”多种业态

  沿着山路前行,羌寨还未“露头”,嘹亮的羌歌已经响彻耳畔。“一定是寨子里开始表演了,快点走。”刚抵达石椅羌寨下面的停车场,几位性急的外地游客就沿着石阶向上攀登。

  环顾四周,停车场几乎没有空位,其中不乏来自新疆、湖北、广西等地的外地车辆,还有几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

  循着歌声走进石椅羌寨,迎面是一堆篝火,身着羌族服饰的大哥大姐正带领几名游客,一边唱歌一边绕着篝火跳沙朗“圈圈舞”。

  热情的羌族大姐笑声爽朗,引得来自重庆的张先生一家情不自禁地跟随节奏跳起舞来。“上次来北川,还是2008年抗震救灾的时候。这次带家人来感受独特的民族特色,心情大不一样。”张先生说。

  随着太阳升高,羌寨广场上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腊肉和香肠的摊位前,很快挤满了游客。据介绍,截至当天,春节假期石椅村已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2009年,7户农家乐组成统一经营的乡村旅游联合体,“石椅羌寨”正式开门迎客。至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石椅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模范生”。步入2023年后,石椅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今,村里已有13家农家乐、12家民宿,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到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8万元。

  “羌族风情和高山水果是我们过去的优势,现在我们要换挡升级,学习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在风貌和细节上都要做到优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目标。”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说。

  一年前,多位村民返乡创业,将自家住宅改建为农家乐或民宿。当时村里定下一个规矩:设计方案要和全村的风貌保持一致。如今,村里又多了一些外来新面孔——外地人投资或经营的民宿陆续开业。

  生意最好的是位于山顶的亚日萨民宿,单价上千元的房间早已客满。在该民宿运营方负责人徐洪霞看来,民宿吸引人一方面是融入了当地特色,采用羌族民居常用的石板、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凸显差异,每个房间都引入了温泉汤池。“而且这里山间的晨雾和落日,都是非常出照片的场景。”徐洪霞说,通过新媒体推广,这也成为民宿的亮点,吸引不少喜欢打卡的年轻人前来体验。

  “这些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正引导村民对民宿进行改造升级,不仅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还要注重理念的交流碰撞。”陈爱军说。

  以点带面,撬动“先行区”连片发展

  从亚日萨民宿出来,沿着山路继续向上2公里左右,水泥路尽头是一片工地。山坡上的泥土不久前刚被挖开,几块大石头堆在路边。沿着这条路向前,越过山头便是擂鼓镇河道村。该村与石椅村共享一个山头,有千亩茶园。

  站在施工现场眺望,曲山镇和擂鼓镇隔山相对。这也是北川山区乡镇的常态——场镇往往在山脚下的小块平地,而山村则逐渐随地势抬升。好的景色和水果往往在山上,但山路不好走,而且各个山村彼此间交通不便。“将这条路拓宽为5.5米后,游客可以方便地走一个环线,体验到不同的景色,石椅村和擂鼓镇吉娜羌寨也能共享游客吸引力。”同行的曲山镇干部说。

  这个想法其实由来已久。此前,北川就将石椅村所在的曲山镇,与周边多个乡镇“打包”,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试点探索如何整合基础设施、文旅产业、营销渠道等,带动整个片区高质量发展。

  整个片区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石椅羌寨对面的一栋两层楼建筑——刚启动不久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文旅交流中心。步入其中,各式各样的农副特产摆满了一楼的十几个柜台,这里销售的腊肉、香肠等,包装精美。以茶叶为例,柜台上摆着绿茶、红茶等20多款产品,其产地遍布周边多个乡镇。“这里是整个先行区的农特产品集中展示窗口,未来还将设置一个大屏幕,方便游客了解周边各个景区,包括路线、特色亮点等,还可以订票。”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叫作农文旅交流中心?曲山镇党委副书记张源给出答案:“核心词在于‘交流’,合作范围涵盖‘农文旅’,这也是针对石椅村和周边乡镇的发展要点而设立的。”原来,石椅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但本地接待能力有限,许多游客都是“过路游”。在此建设的农文旅交流中心,一定程度扮演了片区的游客中心,不仅可以为周边地区输送游客,还可以更好地整合片区旅游资源,增强石椅村休闲旅游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周边的桂溪镇有九皇山和药王谷,擂鼓镇有吉娜羌寨,变‘一日游’为‘多日游’,增强先行区的吸引力。”张源说。

  为此,北川整合资源,从片区的角度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大的变化在于品牌打造。在农文旅交流中心,既有北川整体的农副产品品牌“羌食荟”,也有先行区打造的区域品牌“好样子”产品。未来,还可以通过电商、直播等渠道,带动先行区的农副产品走出去。

  飞得更高,新航线开通助力产业再上层楼

  站在石椅羌寨的广场上,不时能听到无人机起降的蜂鸣声。“前几天我们开通了一条航线,可以用无人机载货往返于村子与新县城之间,未来游客还可以搭乘直升机体验空中观光。”陈爱军骄傲地说。

  作为绵阳低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北川布局了相关企业、学校,以及一座通航机场。日前,北川开通5条县域内航线,其中就包括到曲山镇石椅村的一条航线——无人机带着石椅村的农副产品从这里起飞,用时10分钟就能飞到永昌机场。这条空中航线可大幅拉近两地距离,在配送紧急用品方面发挥作用。

  更令陈爱军期待的是直升机观光,为此他计划于今年推动直升机停机坪建设。届时不仅可以方便外地游客飞抵石椅村,还能拓展空中观光线路,“从空中看羌山别有一番风味。”

  在推动空中事业发展的同时,地面建设也没有止步。跟随一群来自新疆的游客走了20分钟山路后,我们来到石椅村上方的一片树林,这里隐藏着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这片被命名为“林海石源”的树林,是石椅村继羌寨、茶叶、果树之后的又一张“文旅名片”。目前,这里尚未进行大力推广,但已有不少登山爱好者来此打卡。

  这一发现启发了陈爱军,“我们准备将羌族的‘转山会’与登山运动结合起来,修一段登山步道,每个季度举行一场‘转山会’,发展运动游。”

  这个想法得到众多石椅村文旅从业者的欢迎。“我们现在有采茶节、枇杷节、年猪节,接下来要策划更多、更好的活动,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石椅羌寨绿丰园农家乐的“90后”老板娘岑敏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郭超英)

  (原载2025年2月5日《四川日报》)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