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新虹
歌德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如同和一颗至纯至美的心灵在晤谈。散文,作为文学殿堂中备受青睐的文体,是思想的火花,是感悟的渗透,是睿智的结晶。它包容万千,语言凝练,既有美文的美感,又有很深的哲理意味。
如果说,散文之美,是中国人用汉字写给岁月的情书,那么编者,就是那个最用心的邮差。由李金水编选的《很美很美的中国散文》一书,精心选取鲁迅、徐志摩、朱自清、萧红等二十余位近现代文学名家的四十余篇佳作,内容贯穿人生体悟、亲情传递、生活哲思与人文观察等多元主题。大师们以洞幽入微的观察、超脱尘世的秉性与细腻激扬的情愫,写下这些文采与思想并存的名篇,让我们读到情感的发生与幻灭、饮食旅行中的人情趣味、文化的观察与价值的判断。
现代人的生活步履匆匆,往往遗落了生命中那些朴素而珍贵的美好。以“平淡的谈话包藏深刻意味”著称的废名,用他独有的文字质感,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聆听草木的低语。首篇《树与柴火》中,他回忆童年拣柴的场景,以孩童的单纯喜悦切入,逐渐过渡到对生命本质的反思,最终形成“流连而不执着”的生命观。
废名将几分冲淡的禅意,藏进草木枯荣的日常里,在极简的叙事中,勾勒出生命最本真的模样。他写道:“人类有礼仪,礼仪之美,应莫若柴火。春华秋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看着火,应该是看春花,看夏叶,昨夜星辰,今朝露水,都是火之平生了。终于又是虚空,因为火烧了则无有也。”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只要我们稍微停下脚步,在顺应自然的从容中,更好地珍惜生命本原的美丽,永远正确看待生命,坦然接纳生命的所有形态。那时候,你将发现,一根小小的柴火,也能窥见春花夏叶、昨夜星辰和今朝露水,在人生的幽僻处、细小处,都闪耀着光芒。
在喧嚣纷扰的日子里,我们或许难以寻得片刻安宁,但若能静听竹林风声,漫赏云卷云舒,让灵魂在安静中舒展,生活便处处充满情趣。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中写道:“统观北平的四季,每季每节,都有它特别的好处。冬天是室内饮食庵息的时期,秋天是郊外走马调鹰的日子,春天好看新绿,夏天饱受清凉。”春夏秋冬,各有其美;一景一物,皆具质感。用心聆听自然的声音,体味一座城市四季的细微流转,正是源于对生活本身无尽的热爱。
生活中本不缺乏美,只欠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本就处处有快乐,只要你有一颗能够感受快乐的心。张恨水喜欢在“已凉天气未寒时”的夜晚,信步走到果市,那里,“青中透白的鸭儿梨,红戛戛枣儿,紫的玫瑰葡萄,淡青的牛乳葡萄,苹果像擦了胭脂的胖娃娃脸蛋子,石榴熟得笑破了口,露出带醉的水晶牙齿……”各种鲜美的水果,堆山似的,放在摊案上。顾客和摊贩的淳朴与谦逊,晚归时充满诗意的月下环境,这一切,无不流露着作者对闲居生活的真挚喜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斑斓的水果颜色是生活染就的五色,那随风飘散的水果浓香,就是生活赋予我们最甜美的味道。书中这些经典篇章,无论是鲁迅的犀利、朱自清的温润,还是徐志摩的浪漫、石评梅的深情,都以各自的笔调洞察真实的人性与人情。它们或色彩绚烂,或老熟平淡;或气象峥嵘,或义理周到,却同样以真挚的情感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激发我们深藏的共鸣。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阅读盛宴,也是一次读者与作家之间的心灵邀约。在快节奏的当下,读一本这样的好书,让我们重新感受文字的力量、情感的重量与文化的深度,也在喧嚣之外,寻回内心那片宁静而丰美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