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紧盯产业所需开设前沿应用技术专业——
产教融合打造科技城“工匠摇篮”
作为本地高职院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紧跟绵阳产业发展路线图,今年新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绵阳AI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33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1966年2月迁至四川雅安石棉县,并更名为“四川非金属矿山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1974年5月再迁至绵阳彭家湾,命名为“四川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2000年起,绵阳多所中专学校开始“集结”:在原四川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基础上,整合绵阳工业学校、绵阳机电工业学校、绵阳财经学校等中专学校。“在大学资源匮乏时期,这些中专学校为绵阳培养了大批经济技术和管理人才,承载着许多绵阳人的青春记忆,不少毕业生至今仍是绵阳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市民陈先生感慨道。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中国科技城建设和区域行业发展,以现代职教理念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建筑材料领域底蕴深厚、电子信息行业优势明显、智能制造方向特色突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目标是建成职教高地,打造绵阳科技城的‘工匠摇篮’。”该校有关负责人说,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方面成果显着:先后与科技城新区、安州区政府、游仙区政府等签订校地合作战略框架协议,打造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平台,建成申小婷餐厅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一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助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集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并共建实验实训室;与京东方、吉利汽车等企业携手共建校企合作订单班,建立“数控加工车间”等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场地。截至目前,该校校企合作累计完成社会服务6.5万余人次,共同完成科研项目110余项,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突破亿元。
本学期,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新推出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学院新推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两个专业均受到考生青睐。“今年首次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首年计划招生55人,报名踊跃且全部招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胥勋涛表示,该专业主要培养无人机装调、测试、驾驶及行业应用的高技能人才,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全国对无人机操控人员需求旺盛,注册中型以上无人机上百万台,而驾驶员仅二三十万,下一步学校还将开设无人机培训中心,面向社会招生培训,为绵阳低空经济发展助力。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有何特点?该专业AIOT方向教师鄢浩以智慧交通场景举例:技能层面,学生可基于仿真智能交通场景,直观学习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模拟智能车辆与交通设施的交互,深入理解车路协同等复杂系统运行逻辑,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职业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核心趋势,行业急需实操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模块化岗位课程学习,能提前熟悉行业场景、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可更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进入相关领域就业或深造筑牢基础。
“紧扣四川省和绵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服务绵阳‘587’现代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李礁介绍,学校今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后,明确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核心定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执行者,为此改造原有计算机类传统专业,覆盖AI落地场景、传统软件AI赋能、云计算保障、AI安全、AIGC等领域;同时立足产教融合,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绵阳人工智能产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记者 陈荣 刘凤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