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游仙区鹤林小学少年宫开展“非遗木雕”社团活动
发稿时间:2025-10-14 16:51   来源: 绵阳新闻网

   绵阳新闻网讯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动手能力,近日,游仙区鹤林小学特邀首届“游仙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游仙区第五届劳动模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传承人朱玲老师走进校园,开展了以“匠心传承  木韵流芳”为主题的“非遗木雕”特色社团活动,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与木头对话、与匠心相伴的奇妙旅程。

  匠心启程:大师引领,非遗扎根校园

  年秋季学期,鹤林小学“非遗木雕”社团正式成立并开班。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旨在通过引入地方优质非遗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被誉为“游仙工匠”的朱玲老师,以其精湛的木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深受师生欢迎。她的到来,为校园注入了浓厚的传统工艺文化气息。

  巧手生花:兴趣盎然,体验雕刻之趣

  社团活动室内,刨花飘香,刻刀声声。朱玲老师从最基础的木料知识、工具使用安全讲起,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介绍了木雕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基本技法。孩子们围坐在工作台前,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从简单的线条练习开始,逐步尝试阴刻、浮雕等基础技法。一块块朴素的木料,在孩子们稚嫩却专注的手中,逐渐显现出花草、小动物等生动有趣的雏形。朱玲老师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将心中的美好意象赋予手中的木头。她强调:“木雕不仅是手艺,更是心性的磨练。每一刀的专注,都是与材料的交流,是对美的创造。”

  润物无声:文化传承,滋养心灵成长

  “非遗木雕”社团的开设,超越了单纯的手工技能学习。它是一堂生动的美育课,学生们在雕刻过程中,提升了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它也是一次深刻的劳动教育,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创造过程,懂得了耐心、细致与坚持的工匠精神价值;它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种子,增强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初见成效:成果初显,展望未来可期

  目前,木雕社团活动开展顺利,孩子们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部分学生的早期作品已初见模样,虽显稚嫩,却充满了童真与创意。该校计划在活动室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以此激励更多学生了解、热爱传统工艺。

  朱玲老师走进鹤林小学开设木雕社团,是该校推动“非遗进校园”、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鹤林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相信,在“游仙工匠”的引领下,孩子们不仅能掌握一门传统技艺,更能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木韵流芳,让匠心传承,学校将继续为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而不懈努力。(顾青清   黄友勇)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