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伴随一场精彩川剧表演的结束,由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一场家门口的“文化三推”——“绵阳有礼·熊猫优选”系列活动落幕。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各类“绵阳好物”组团亮相,各类非遗项目精彩纷呈,各类互动表演热闹非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近十万群众沉浸其间,在浓浓的春节气息中,邂逅属于绵阳的“诗和远方”。
逛
大“集”大“利”年味浓
去年以来,我市“文化三推”活动已先后走进青岛、南京、深圳等地,把“绵阳好物”带给当地市民游客。而此次选择在春节前夕,将“文化三推”活动举办在自己家门口,注定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
这样的意义,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绵阳特色美食的滋味。所以,30家绵阳本地知名商家带来50多种绵阳好物齐齐亮相,香肠腊肉、酒水饮料、春联福字、糖果糕点、玩具礼品等,各式年货在现场一站式买完;
这样的意义,是为了在喜迎春节这个特殊日子为广大群众带来一股浓浓的年味。所以,川剧变脸、吐火表演、写春联以及机器狗舞狮表演等活动闪亮登场,李白文化主题沙龙、川剧表演轮番上阵,主打的就是一个热闹喜庆;
这样的意义,是为了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所以,活动安排了2888份消费券免费领,准备了文创礼品免费送,设置了各种趣味互动赢取礼品游戏等各种福利,要的就是一个满满诚意;
……
活动期间,现场人头攒动,大家手中满满当当提着的不仅是年货,更是对新年的期盼。脸上洋溢着的不仅是喜悦,还有对此次活动给予的最好的称赞。“看看我这满满当当的几大袋子,有家装挂件、各式美食,这样一站式购置年货的方式真是省钱省时又省力。”市民李晓燕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网上购物很方便,但她还是喜欢这种现场购买年货的感觉,不仅种类全,价格低,更重要的是还有各种表演可以看,更有年味儿。
和李女士一样感受这种“更有年味”感觉的人还有很多。数据显示——
1月10日至1月14日,活动线下人流量累计近10万人次,熊猫赶场微信小程序访问量达到57080次;绵广1033抖音直播带货(1月11日)累计观看人数上千人,直播点赞量上万。
赏
大“示”大“非”贺新春
2025年春节,是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那在这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中”,自然也少不了非遗的色彩。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医药名医、非遗传承人、汉服工作室等来到现场,进行特色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并开展互动体验,传播绵阳“非遗技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绵阳非遗的魅力。
活动现场,各类手工类非遗项目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平武剪纸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图案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文昌年画则以其质朴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草编的柔韧与实用、面塑的独特与创意等等,都充分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
观众络绎不绝,大家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当中,不断有游客和市民在各个展位前驻足欣赏、购买、拍照打卡,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除了能欣赏展品,参与者们还能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亲身体会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年味又回来了,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糖画,现在看到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游客朱女士通过转盘抽签,成功转到了一条龙,她看着自己的龙糖画,回忆起儿时的年味。
“活动真的很棒,尤其是能够聚集这么多绵阳本地的非遗传承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参与者邓莉说,此次活动的开展,巧妙地将绵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消费场景相结合,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不仅为新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进一步提升了绵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向前,城市向上。
去年以来,绵阳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深化“文化三推”活动,在一次次“走出去”中“引客来”,让绵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看见和熟知。借助这样的“东风”,此次在家门口的“文化三推”活动,通过展示、展演、展销等多元化形式,搭建互动体验新场景,让市民游客能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一场“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文化盛宴,感受浓浓的年味。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文 陈冬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