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腊月里的乡愁
发稿时间:2025-01-19 10:17   来源: 绵阳日报

  □赵亭(三台)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进入腊月,儿时的顺口溜便漫过脑海,弥漫心间,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缓缓拉开故乡新年的序幕。

  在我的川北老家,儿时腊月的年味和习俗,在记忆深处难以磨灭。每当临近春节,总会想起家乡腊月和春节期间,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古老年俗和浓浓年味。

  腊八,对老百姓来说,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日子。此时的农村,该收的收了,该种的种了,稻草上了树,谷粒进了仓,小麦油菜进入冬季田管期。辛苦一年的乡亲们相对清闲,因天寒地冻,很少出门参加户外活动。深冬的腊月,仿佛一切都被冻住。“寒冬腊月雪花飘,红炉炭火分外娇。儿童戏雪寻梅香,炉火映照佳人笑”。清闲的人们纷纷在院子里升起火盆围炉而坐,谈古论今,盘点一年的收获。大家笑逐颜开,人心温暖,足以驱散严寒。由于农闲,农村办喜事大多选在冬季,寂静的山村热闹起来,这山那弯唢呐不断,鞭炮烟花此起彼伏,点缀着深蓝的天空。山村故乡的腊月开始解冻,笼罩在热闹祥和与等待新年来临的氛围中。寒风中飘着腊肉与香肠的芳香,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过,孩子们盼望的春节很快就到了,各种年俗活动也开始登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为让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给家里带来幸福,保佑来年一家平安,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把灶王爷的画像挂在墙上,备好酒水、糖果等贡品,供族人祭拜。糖果最好选粘性很强的麦芽糖,这样能把灶王爷的嘴粘上,让他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乱说。把灶王爷送上天后,大年三十又要把灶王爷请回来。

  腊月二十四扫尘,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开始为过年做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这一天母亲会把庭院、房前屋后的门窗打扫得干干净净,擦洗锅碗、拆洗被褥,俗称“打尘埃”。还要对家里的猪牛圈舍喷洒石灰消毒,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破旧立新,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干干净净迎新年。腊月二十五,磨豆腐。黄豆磨浆煮熟过滤后的豆渣,用油炒了下饭是道不错的美食,家家户户都舍不得丢弃。

  腊月二十六,割肉办年货。从这一天起父亲开始忙碌,负责采购年货和准备春节装饰。家里杀不起年猪,他就常去周边场镇赶大集,四处挑选。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回几斤年肉、糖果、瓜子、鞭炮,同时也选购一些春节的对联、灯笼、窗花以及走亲访友用的礼品。腊月二十七,母亲开始蒸年馍,炒花生,泡米磨米浆,加上适量的碱,做两大盆四五十斤的米凉粉。米凉粉用来炒臊子吃面条,冬季暖和。米凉粉用蒜苗煎着吃,一直要吃过正月十五。那时生活紧张,用肉做臊子是件很奢侈的事。老家父母姊妹共6人,过年时,母亲总是忙前忙后,好像总有忙不完的活。在那特殊年代,善良的母亲总能变着法儿让我们过年吃好、穿好、玩好。

  腊月二十八的晚上,母亲总要烧上两大锅热水,督促我们剪头、洗发、洗澡,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早晨,老家农村一片祥和喜庆。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烧上一堆活柏丫,浓烟滚滚升起,寓意烟火不断,家里人丁兴旺。活柏丫燃烧发出声响,像燃放的鞭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红红的灯笼和对联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父亲把灶膛里的草木灰装到撮箕里,然后环绕院子,用草木灰画一道圆圈,将老家房子紧紧圈住,寓意避灾辟邪,免灾免难,蛇和怪兽不敢进屋。腊月三十晚上,要挂灯笼,点油灯,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忙碌而喜悦的气息,长辈们在香气四溢的厨房和灶台间频繁穿梭。

  老家餐桌上的年夜饭,鸡、鸭、鱼、肉样样不缺,还有蛋糕、龙眼、传统川菜,美酒佳肴让嘴馋的我们大饱口福。糖醋排骨,酸甜可口,寓意生活甜蜜。清蒸鱼,鲜嫩多汁,寓意年年有余。在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面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吃饭,慢慢饮酒,诉说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分享着彼此的所见所闻,温馨的氛围弥漫整个房间。

  大年三十夜晚,宁静而美好。打开电视机,看春节文艺晚会,给朋友群发祝福短信,熬夜守岁要坚持到天亮。晚上12点钟声一过,万家鞭炮齐鸣,烟花冲天,此起彼伏。山村用最高的礼仪迎接新年的到来。放过鞭炮后,紧接着是大年初一抢银水。人们挑着水桶,打着手电筒,纷纷来到村口的老井旁,打水挑回家倒在水缸里。那时村里没有自来水,新年的第一桶水,称为银水,寓意新年财源广进。

  故乡的腊月与正月首尾相连,腊八节、姑爷节、元宵节,除夕、祭祖、守岁、拜年、舞龙、观灯、团圆,节节相连。腊月里的民俗故事数不胜数,精彩不断。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大拜年,过了正月十五才算完。腊月,带着相聚的温情和祝福,让我们能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春节,是腊月的升华,是一场温暖的相聚,是一场亲情的盛宴。真希望假期能再长点,因为难得的相聚,远远胜过电话拜年。那种亲情的交流和互动,让春节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感情在年味中升华,传统文化在年味中传承延续。

  多年漂泊在外,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故乡的腊月,滋养着我的乡愁。每当临近春节,我就会想起家乡腊月和春节的温馨时光,想起浓浓的家乡年味。故乡的月光,照亮我前进的方向。淳朴的年味和多彩的民俗,滋养着我的乡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