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新就业群体“常年奔波在路上、忙碌在网上”的实际,由绵阳市委社工部统筹整合人社、工会、交通运输等10余个部门资源,依托“i绵阳”城市服务平台,精心绘制的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数字地图正式发布。
全市5.78万名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可就近获取有效服务信息,通过“一键即达”的方式,帮助解决充电难、停车难、用餐难、维权难等现实问题。
01
现场走访
驿站暖“新”又暖心
记者在本次数字地图发布的涪城区华丰社区暖“新”驿站看到,这处总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驿站,布局了停车充电、学习提能、暖心服务、生活休闲4大共享区域,设置休憩设施30余个、快速充电桩换电箱40个,常态为网约车司机、送餐员等用车提供优惠充电。
同时,该驿站还设置技能提升、职业拓展等教室6间,开设安全培训、法律讲堂等课程20余个。
“我们每月公布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供新就业群体选择,尤其针对部分新就业群体子女无人看护等情况,开办寒暑假爱心托管班,提供‘5点半课堂’、手工、绘画、作业辅导等服务。”涪城区华丰社区暖“新”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务实举措,把关爱送到心坎上、做到急需处。
随后,记者在经开区“绵阳市网约车司机之家”看到,这里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可一站式提供证件办理、法律援助、健康问诊、停车休息、汽车充电、车辆维修等服务。
02
系统集成
驿站服务更全面
本次暖“新”数字地图发布的首批服务站点共93个,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园区——
★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工会驿站、职工之家、“零工”驿站、暖“新”食堂、新业态劳动者权益调解中心7个类别,面积多在200平方米以上。
★所有站点均配备沙发、桌椅、微波炉、饮水机等基本设施,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休息、热饭饮水、物品寄存、避雨取暖等基本服务。
★其中,51个站点可提供加油充电、矛盾调处、业务办理等拓展服务,13个站点可开展优惠就餐、职业拓展、子女托管等个性化服务,真正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
此外,针对新就业群体规模大、用工方式灵活、权益诉求日益增加等情况,暖“新”数字地图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4个。
相关站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劳动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搭建平台企业和劳动者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沟通平台,让新就业群体合法维权有了新去处。同时,本次发布的站点均设立党员报到点,提供报到登记、组织关系转接等服务,让流动党员“归队”,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03
数字赋能
站点信息动态更新
为方便新就业群体使用,地图清晰标注了服务站点的具体地址、主要功能和联系电话,实时显示用户位置及周边站点情况,方便及时电话联系,快速找到最近的服务站点。设置“立即前往”功能,可通过手机百度、高德等地图一键打开相关页面,轻松实现搜索地址、规划线路等功能。根据站点功能变化等及时跟进更新,确保上线最新最准确信息。
04
不断优化
15分钟服务圈已形成
市委社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新就业群体数量大、涉及领域多,是推动城市发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
★市委社工部始终把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作为工作重要突破口,实施关爱凝聚“双提升”行动,加大资源链接、突出正向激励、织密服务网络,全市已运行暖“新”驿站、出租车(网约车)驿站等阵地600余处;
★会同人社、司法等部门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走访网约送餐员、快递员2100人次,了解职业生存状况、协调办理诉求400余件;
★开展“送温暖”“送帮扶”等160余场次,走访慰问1500余人,为困难家庭申请助学基金40余万元;
★依托17个新就业群体服务园、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培训班33期、覆盖5000多人。
市委社工部将持续发挥牵头统筹作用,依托站点建立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办理反馈机制,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协调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工作+生活”“生存+发展”需求,结合友好场景建设,通过新建、提升、整合等完善服务内容,优化地图站点布局,促进阵地数量拓展、品质跃升,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精准服务网络。探索设置平安建设、文明宣传、社区服务、食品安全等微治理岗位,引导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移动网格员”“民情收集员”,拓展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鼓励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小贴士:
这样可以找到“暖‘新’地图”哟↓↓
①打开手机“i绵阳”APP,在首页“服务上新”板块中点击“暖‘新’地图”即可;
②登录手机“i绵阳”微信小程序,在首页中打开“暖‘新’地图”;
③关注中共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绵阳社会工作”,在“综合服务-暖‘新’地图”中打开。
(涪江观察记者 李锦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