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游仙天星堰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项目投用后,可改善灌面1.83万亩,恢复灌面0.94万亩
发稿时间:2025-01-09 08:27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筑堤坝、修水库、建灌区、畅渠系……近日,记者在游仙区天星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隧洞、沟渠、箱涵等多个作业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有序进行着各项施工。

  当前,江河湖库进入枯水期,水利工程防洪任务减少,全国进入冬修水利“黄金期”,对此,游仙抢抓冬季施工有利时机,加快灌区建设改造,为稳经济增长、保粮食丰收打好水利基础。

  “从2023年9月开工到现在,整个项目已经完成90%以上。目前,正趁着农闲时机,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收尾工作,包括隧洞二衬施工,管理房整治项目及个别人行桥和机耕桥整治等。”该项目负责人王富贵告诉记者,整个项目作为线性工程,实行分段式施工作业,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为今年的春种夏灌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天星堰灌区建于1928年,全长22.8公里,沿线经过江油市龙凤镇、游仙区石马镇等多个村。由于该灌区运行时间长,渠系及建筑物老化严重,漏水、渗水现象严重,给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该灌区的整治改造势在必行。

  2023年,我市启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游仙区将天星堰作为改造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近5000万元,涉及14.52公里,包括明渠11.52公里、隧洞0.841公里、箱涵1.33公里,以及人行桥、机耕桥等。

  以石马镇天林村为例,该灌区的改造建设尤为重要。麦冬是天林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村共种植麦冬400余亩。然而,麦冬的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每年每亩大概要用水700立方米,此前,天星堰的堵塞、淤积,严重影响了灌区用水,影响麦冬收成。

  眼见该项目即将建成投用,对于未来农作物的收成,当地村民有了极大的信心。“之前是土沟,沟渠窄,容易被草和淤泥堵塞,影响水流大小。该项目的建设,能让大家用水会更加方便。”天林村村民王玲芳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项目投用后,可改善灌面1.83万亩,恢复灌面0.94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48上升到0.67,可增加粮食产量448万公斤。通过该项目,可以解决沿线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用水问题,为他们的用水带来更好的保障。接下来,我们还会对本项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更好地保证渠系安全,带来更便捷、高效的水利服务。”游仙区水利局工作人员姜鹏表示。(李静洁 记者 周钰 李媛媛)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