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在北川桃龙藏族乡铁龙村民族团结广场,藏、羌、汉、回等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举行升国旗仪式。大家在新年的第一天,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共话未来美好生活。
(北川融媒记者 唐云峰 摄影报道)
元旦假期之际,我市大街小巷装扮一新,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各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喜迎2025年的到来。
“太有意义了,不仅可以看展,还可以带孩子做手工、画画等。”2024年12月31日,在位于长虹大道中段131号的涪城区美术馆城北分馆内,市民郭先生正带孩子参观“群星耀涪城”展览,这是涪城区元旦春节期间重点活动之一。涪城区美术馆城北分馆馆长张春平介绍,“展出的都是群众文艺比赛获奖作品,涵盖非遗、扎染、蜡染、雕塑、油画、中国画等,作品共有100多件。”市民在观展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画画、写字、做手工等。
在丰谷镇绵州汇馆,涪城区民俗文化(非遗)展览体验活动也正在进行中。“一块简单的拼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民俗风情。最好的拼布作品就是把不同颜色不同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绵阳拼布”工作室内,传承人顾玥瑜正在为前来体验的市民讲解这项非遗的魅力,吸引不少市民积极参与体验。近年来,涪城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加强非遗保护和推广。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涪城剪纸”“炳林毛笔”“绵阳拼布”“鑫田粮艺”等非遗项目81个,代表性传承人86位。
看音乐会迎新年,在李白故居跨年,与“李白”对诗词过元旦,新年登高观“铁索飞渡”……元旦期间,江油城乡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气氛。
2024年12月31日,教工幼儿园开展以“萌娃非遗奇遇记”为主题的庆元旦非遗活动,孩子们与“非遗”面对面,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唐蕾 记者 刘凤君 摄影报道)
2024年12月31日晚7时,江油大剧院舞台流光溢彩,江油市文化馆携各群众文艺团体带来的2025江油市新年音乐会,为广大市民奉上了喜迎新年的视听盛宴。与此同时,李白故居景区上演的辞旧迎新跨年晚会吸引了上千名游客、观众,现场还点燃篝火,大家围绕着篝火手拉手跳舞、唱歌,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1月1日上午,在江油李白纪念馆,“元旦佳节·对诗祈福”互动游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热点,由工作人员扮演的“李白”风流儒雅,与乘兴而来的游客们展开诗词较量。今年元旦节,窦圌山迎来不少游客登高祈福,非遗绝技“铁索飞渡”表演惊险刺激,现场惊呼声、掌声响成一片。假期里,江油市图书馆也成为市民阅读、放松的好去处,该馆为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推出“节日进馆·读书有礼”活动,受到读者欢迎。
“人挤人,脚跟脚,今天逛大集的人太多了。”2024年12月31日,明媚阳光铺洒在三台县灵兴场镇街道,挤进人声鼎沸的绵阳好物新春购乡镇大集活动展现场,村民陈红感慨地说,这样的热闹场面让她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美食摊位前,油饼、麻花、锅盔等特色食品琳琅满目,腊肉、干杂、糖果、春联福字等各类商品让人目不暇接,锣鼓声、吆喝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人气爆棚,呈现出供销两旺的繁荣景象。这边有逛头有吃头“农味”丰富,那边有耍头有奔头“趣味”十足——在灵兴镇政府广场,独具特色的乡村趣味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运动会设置了挑肥料接力赛、鸡公车运粮食、鸡飞鸭跑、金橘狂欢吃货对决以及麦冬计重王等多个项目,吸引不少村民参加。特地来参加麦冬计重活动的村民于小琼感慨地说:“这些年我们靠种麦冬富起来,麦冬给我们带来了好收入,也给我们带来了好生活,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元旦期间,位于梓潼的两弹城举办朱光亚生平事迹展。作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朱光亚一生做了一件事,那就是“铸国防基石,挺民族脊梁”。
1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两弹城,探秘“两弹”真迹,追寻强国历史。在朱光亚生平事迹展展板前,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无不肃然起敬。“今天来到两弹城,感觉非常震撼。”来自贵州的游客吴春阳说,以前都是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建设祖国艰苦奋斗的故事,来到他们当年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感受更加真切,“通过参观朱光亚生平事迹展,非常感动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传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月5日。
2024年12月31日晚,北川桃龙藏族乡爱心广场热闹非凡,各族儿女齐聚一堂,共庆丰收、喜迎新年。
夜幕降临,改编的“车灯戏”《再讲清风廉政》精彩亮相。羌族群众身着盛装,带着融合羌族竹编、草编与羌绣三项非遗技艺的车灯缓缓登场,车灯高24厘米,寓意二十四节气;宽12厘米,象征12个月份。此外,灯上还绣着栩栩如生的“蛇”图案,表达了对蛇年的美好期待,两面的“廉”字则将家国情怀与清廉过节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在现场,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非遗民俗北川火龙表演,由匠人们精心打造的火龙栩栩如生、气势磅礴,而烧“花儿”的环节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我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日子越过越好,桃龙的中药材在2023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黄连家家户户都卖到了二十万元。”桃龙藏族乡五龙村党总支书记韩贵文说,希望新的一年里,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新年至,气象新。1月1日,“非遗贺新春”——平武县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暨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在县城西城报恩里热闹举行。
1月1日,我市300名冬泳健儿横渡涪江,喜迎新年到来。冬泳健儿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9岁,健儿们在涪江中畅游的身姿为冬日绵阳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哲熙 摄影报道)
数九寒天挡不住现场市民和游客的热情,国家级非遗项目《跳曹盖》拉开了传统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的序幕。舞蹈《云上茶香》演绎出了羌族儿女与茶的不解之缘;乐器表演《董派唢呐》承载了羌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的瑰宝;舞蹈《田间欢歌》跳出了白马藏族乡在田间劳作的欢乐;市级非遗项目《上刀山》表演者赤脚直达木柱顶端,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的同时,也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来自泸州的游客张林表示,“今天在平武过元旦,仪式感满满,非遗表演非常精彩,民俗文化氛围很浓厚,看得很过瘾!”除民俗文化展演外,活动现场“非遗集市”里的曹盖面具、羌族传统刺绣、白马人花腰带和毡帽等非遗项目活态展示、展览也吸引大家驻足观看,并参与体验制作,不仅为游客增添了独特的非遗体验,也为平武赚足了“人气”。
1月1日,仙海广场成为欢乐与文化交融的海洋。“‘祉’有仙海·只有你时光音乐记”元旦盛会璀璨启幕,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一场古韵国风与现代活力交织的文化盛宴。
走进活动现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步入一个古韵与现代动漫完美融合的梦幻世界。移步“沉香仙海造”特色文化展区,“沉香”IP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游客们兴奋地穿梭于沉香文化的深邃长廊,探寻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在仙海国风·非遗展区,各类非遗技艺吸引游客驻足。当天下午进行的“青春旋律·仙海之音”音乐会将仙海广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本次活动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参与。(记者 尹秦 王泽宇 陈元松 朱博文 李春梅 王何力 刘晓东 唐云峰 任露潇 胥江)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