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全会解码|绵阳一体改革从何着手?教育科技人才三频共振三向合力
发稿时间:2025-01-01 08:44   来源: 绵阳日报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分组讨论中,与会同志踊跃发言。 (记者 陈冬冬 王勇 摄)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对绵阳而言,如何让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成果更加凸显,助力全市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2024年12月31日举行的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牵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频共振 形成改革合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需要各自深化改革,形成改革合力。

  “听取了报告内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在新一轮改革中,绵阳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高校来说责无旁贷。”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俊辉表示,高校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载体。

  “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备受鼓舞,这也将为企业在科技转化、人才招引上注入强大动力。”四川金利通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华认为,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力量,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看家本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也是本次全会讨论的热词。

  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廖昭宏表示,人才改革,就是要推动人力主业提质升档,比如加强与市直部门、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各县(市、区)、园区之间的联动,以并购重组、战略合作、资源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对全市人才业务资源及资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一张网,创设多样化人才市场化产品和活动品牌,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激发人才市场活力。

  三向合力 推进协同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将三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视为一体,统筹推进。与会者纷纷表示,这既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又立足绵阳的发展实际。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杨俊辉说,当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既是高校深化改革的重点,也对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接下来,西南科技大学将从加强学科方面一体化的建设和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服务支撑绵阳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全会注重战略规划统筹,在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上进行了统一规划,针对绵阳特色,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李金华认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点在打通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堵点。他建议,可以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开展校企合作定制化培养,由学校、学生、企业、政府签订四方协议,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缩短企业培养周期,又能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增强其留绵意愿,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廖昭宏表示,下一步,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将加快向科技人才专营服务机构转型,完善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及技术转移机构引育等工作,持续开发科技城人才网数据资源,搭建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家、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库,优化运营“云上两城”与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绵阳),发挥数据和人才基金对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评价转化等工作的支撑作用,实现人才地图、产业地图、政策地图、科创地图“多图合一”,有效促进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四链”深度融合。(记者 邓勇)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