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产城融合发展(刘军 摄)
原标题: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
绵阳科技城这样打通融资难题的“任督二脉”
6月17日,在绵阳市长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信电线电缆”)生产车间内,4台拥有多个转轴的机器正在轰鸣运转中。这是该公司新添置的成圈机,经过多道工序后,黄色的线缆在这里缠绕为规整的线圈,再经过质检等环节就可以出厂发货。
今年以来,该公司订单供不应求,最近新增客户带来的订单量就达400余万元。但在扩大生产线的过程中,该公司遭遇了资金短缺问题。“生产设备老旧,就会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产品质量”。长信电线电缆财务经理王艳秋向记者介绍道。
解决该公司资金难题的是“蜀担快贷-兴绵贷”产品。长信电线电缆在通过该产品申请后,大约一周时间资金到账,企业用这笔资金购置了新设备,保障了生产。
快 线上审批 批量操作 放款周期从45天缩短至5天
小微、“三农”市场主体,在扩大生产方面面临融资难题,特别是时间慢的问题,难点在银行审核流程较长。“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比如用生产设备来做抵押,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多,往往从申请到批准都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王艳秋说。
为解决此类问题,缓解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难题,推进服务实体经济,2023年8月,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四川省信用再担保公司、绵阳新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总规模100亿元的担保金融项目合作协议,创新推出“蜀担快贷-兴绵贷”产品,用增信手段,引导财政、金融活水精准支持绵阳市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新增本地产值、就业、税收。
传统融资担保贷款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企业申请后需线下单独进行全面详尽的调查并逐层进行审批,造成审核周期长,平均完成时间约为45个工作日。而“蜀担快贷-兴绵贷”优化了传统银担合作模式,在设定风控模型审核条件后,可实现线上批量受理和调查,极大地优化了流程,从而提高了审批效率。
此外,“蜀担快贷”采用“见贷即担”模式,省去了传统融资担保贷款中银行与担保公司分别调查、各自审批的流程,这就节约了至少一半的尽调工作。由此,“蜀担快贷”最快可实现“T+0”放款,平均完成时间为5个工作日,这样也就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慢的问题。
据介绍,该产品为绵阳地区唯一与四川省信用再担保公司全面开展地方批量担保业务合作的产品,在推出仅两个月的时间后,2023年10月就实现了落地放款。
广 分担风险 增加信用 可服务近5000家小微企业
在长信电线电缆的生产车间里,一共添置了挤塑机、成缆机、成圈机共7台设备,对生产线进行了“智改数转”。更新后的产线,生产效率提升了5%。
此前,绵阳科技城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组织开展了“智改数转”专题培训会,针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链,推介相关智改数转方案。
万事俱备,只差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成为其参与“智改数转”最大的障碍之一,除融资慢,往往还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而“蜀担快贷-兴绵贷”是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通过与金融机构分担风险,从而为小微、“三农”市场主体增信。以往,一些中小企业会因信用评定受限,导致可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受限或贷款利率高,通过如担保、抵押等增信措施,可为企业改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债务信用等级等,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贷款,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截至今年5月底,“蜀担快贷-兴绵贷”已累计为393户小微企业发放超8.36亿元担保贷款,支小支农成效显著。“按照户均200万计算的话,我们将可以为近5000家企业、个体提供担保服务。”绵阳新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陈健介绍。
“‘蜀担快贷-兴绵贷’产品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性功能和银行体系的科技金融优势,切实增强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获得感。”绵阳科技城财政金融国资局局长李智明介绍道,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出资6000万元为该产品建立分险资金池,可带动融资担保贷款100亿元规模,使财政资金效应效果最大化,更精准、大力支持了重点产业。
准 瞄准需求 精准服务 科技金融助力成果加速转化
来到四川实创微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创微纳”),走进公司,一面“专利墙”引人注目,这里摆放了多个实创微纳的研发产品以及专利产品。
今年2月份,该公司通过“蜀担快贷”放大授信额度,成功贷款428万元。“去年研发投入是185万元,通过这笔贷款,2024年我们预计研发投入可以增加到750万元,用于装备、材料的研发,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研发人员引进。”实创微纳财务负责人白晓宏说。通过研发投入增加,公司2024年预计营业收入可达到6000万元。
绵阳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专利、技术等并不缺乏,往往因为缺少抵押物无法申请贷款。
针对科技企业的“融资痛点”,绵阳将科技金融作为发力方向,通过优化科技信贷产品供给,强化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应用全链条金融支撑。“我们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着力打造科技与金融互促互融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李智明说。
为满足科技企业不同融资需求,绵阳打造了科技城投资峰会、绵阳科技城创投荟、沪深北交易所服务基地等品牌和平台,通过常态化开展基金招引活动,2023年新招引基金5家,现入驻机构12家,管理基金规模超300亿元。
推出“金融九条”,对符合条件的科创等企业贷款提供一次性贷款贴息,对参加科技保险和军民融合保险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一次性保费补贴。
未来,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将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持续提升金融机构综合实力,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破解科技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祖明远 崔瑶 郭文丹)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