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
办事开证明,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麻烦”事。近日,绵阳更新发布社会保障领域“无证明”办事清单,11项事项中3项实现证明材料完全减免、8项实现部分证明材料减免。此举最大程度实现了“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让办事者“一次办好、省心省力”。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政府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今年5月,《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涉企服务清单(第一批)》发布。在提供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此举依据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真正做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
实施一年,累计惠及37万人次、节省超5200万元……去年6月,绵阳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改革,此举使患者不用做重复检查,可明显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节约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
以上,是绵阳涌现出的众多小微改革的代表,这些改革措施不是“显山露水”而是“静水深流”,似乎很难在舆论场中引起轰动。然而,改革不仅体现在宏大叙事,也体现在群众的寻常生活。改革不仅在宏大叙事中改写无数人的命运轨迹,也在许多小领域小环节改善着民生福祉。这也决定了在方式方法上改革既可用大刀阔斧,也可用手术刀。比如,近年绵阳紧扣市情特征推出的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农房增信贷、人才周转池、大科室制、“镇园合一”等等自主性改革,“小切口”打开的是大局面、惠及的是大民生。
事实上,“小改革”“微改革”,“小”和“微”从来就是相对的。从改革者的角度看,有些改革可能仅仅涉及内部机构的整合、办事流程的优化、新技术的引进,甚至只是服务的下沉,并未从体制机制上“伤筋动骨”,造成的“动静”不大、受到的阻碍也不大,但对群众来说,这“微小的改进”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可小觑。
还以就医为例。众所周知,老年人是就医需求较为强烈的群体。截至2023年末,绵阳60岁及以上人口有131.5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01.66万人,80岁及以上人口有20.78万人。可想而知,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医疗改革的每一小步,都直接关乎老年群体切身利益的一大步。
人民群众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诉求,构成了当下改革的现实语境。从孩子的抚养教育,到年轻人的成才就业,再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改革就是要从人民群众身边这些细小琐碎而又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一件一件来做,一刀一刀来切,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们,都能从生活的点滴变化中,深切感受到改革“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改革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美好生活”“更好的日子”,体现在群众身边的细节小事中。改革的单子从哪里来?应该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来。为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须掌握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大处谋划、小处着力,在具体改革进程中寻找痛点难点的解决方案,持续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不断打开民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