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元通农贸市场看到,整个交易区货品充足、新鲜、规范整洁,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作为绵阳第一家智慧追溯农贸市场,这里所有摊区都配有智慧电子秤,除了可保证买卖双方公平交易,还具有产品信息追溯功能,通过秤的二维码支付环节,可以查看到所购商品的上游信息,比如商户的证照信息、摊区号码、产品的产地、农残等信息,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食品监督管理,离不开食品安全领域资金安全保障机制。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今年以来,绵阳在食品安全上加大“财力”,专项经费从去年的350万元增至1000万元,其中就包括云端发力,支持打造立体智慧监管网。
今年以来,绵阳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以互联网+、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打造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互联网+智慧农贸市场等信息化平台。目前,已有3015家农产品企业入驻国家(省级)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5517户市场主体实现后厨实时监管,绵阳多区域已实现经营环节食品在线查验追溯、在线实时监管和信用分级监管。
在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方面,支持群众关切、消费量大、风险程度高、合格率较低的重点食品和大型批发市场、超市、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抽样检测。今年,预计完成食品抽检任务4700批次以上。
在食用农产品环节,财政预算优先安排“菜篮子”产业发展资金和种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精品水果提质增效、新建蔬菜基地和蔬菜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中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建设,提升“菜篮子”产品质量。此外,绵阳大力支持细胞工程建设,包括构建乡镇、村、产业园区、片区四级联动联创体系,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示范点2216个、示范街道22个、健康产业园2个。
(南武卫 绵报融媒记者 唐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