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涪城区杨家镇的阿贵家庭农场,泥土与西红柿散发的芬芳扑面而来,目之所及,一串串大小不同、初露红晕的西红柿挂在枝杈间,宛如小灯笼点缀着绿油油的藤蔓,农场内一片生机勃勃。
农场主许前贵一早就忙碌起来,在种植基地仔细查看西红柿的长势,做好各项田间管护工作。“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种出绵阳最好吃的西红柿。”许前贵自信地说,作为一名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的“80后”新农人,他已和泥土相伴10余年,用青春“浇灌”着乡村热土,谱写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
“我们的番茄品种都是优中选优,有‘初恋红’‘初恋黄’以及‘丑八怪’等,吃下一口沙绵鲜甜,番茄味浓郁。”说起农业种植,许前贵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为提高农产品品质,他多次参加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获取最新农业资讯,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引进新品种,让农业乘上科技东风。
如今,小小西红柿长成了“致富果”,许前贵的农场在2022年净利润达到50余万元。回望自己的创业路,他感慨万千:“就是凭着一股劲,不停折腾。”
一次,许前贵无意间听人讨论某个番茄品种口感较好,为了找到该品种,他拿着仅有的一张照片四处咨询,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发帖询问、微信群打听……用尽各种办法,终于找到了该品种番茄。也凭借着这股韧劲,许前贵在种植方面不断尝试,11年间,他接触了上百个番茄品种,从中“万里挑一”,力求种植出消费者高度认可的农产品。
有了好产品,许前贵又盯上了采摘项目,他致力于打造集艺术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围绕“二十四节气”在农场开展不同的农事体验活动。如春天的QQ农场、采摘番茄、挖土豆,夏天的插秧、举巨型南瓜,秋天的挖红薯、拔萝卜,冬天的摘草莓、采蘑菇等,同时融入科普知识,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多种多样的农事体验活动,进一步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越来越多像许前贵这样的青年人愿意在田间地头里发挥聪明才智,在乡村美景中抛洒辛劳汗水。“我对农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绵阳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许前贵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绵报融媒记者 曾晨/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