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言献策 (绵报融媒记者王勇摄)
□绵报融媒记者 杜亚菲
今年以来,绵阳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次次“三推”活动精彩亮相,一个个百亿级项目陆续签约,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功创建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持续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焦点话题
我市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深入推进“四区合一”,持续扩大“绵品出川”系列活动成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完善招商引资对接机制,充分发挥驻外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出台促进外商投资政策措施。
精彩回放
过去一年,我市开放合作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精心谋划赴厦门、东莞、苏州开展“三推”活动,签约项目金额近1000亿元,销售产品金额超40亿元。“实施‘绵品出川’活动,助力‘绵阳造’走向全国”经验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出台“招商十条”,引进5亿元及以上项目128个,其中百亿级重大制造业项目7个、创历史新高。预计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超过700亿元,居全省第2位。高水平举办第十届科博会,集中签约产业项目137个、金额超过1300亿元。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绵遂内铁路(绵遂段)启动建设,惠科模组等8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全年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盟铁海联运班列27列,预计进出口总额突破280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30家企业纳入全省“千户外贸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城市2个、总数达到33个。
代表委员热议
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如何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强化交通支撑,完成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的目标,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绵遂内等铁路,构建‘十’字型骨架网,加快建设绵苍等高速,力争在建和通车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争取开通国际航线,服务‘五市战略’,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谭谱代表表示,同时,坚持“铁公空”全面发力,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历史性跨越,争取开通国际航线,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机场对绵阳来说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践行开放活市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应该强化航空次枢纽功能,让合作共赢的通道更畅。”在肖敏委员看来,要加强圈内合作提升水平,深入参与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用好南郊机场T2航站楼,为释放客运潜能提供保障,提升道路基础设施,增强辐射能力,加快临时航空口岸开放申建工作,筑牢航空枢纽对外交流航线基础。
项目引进要想提能升级,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是关键。“盐亭是典型的内陆丘区县,唯有走出去寻找机遇、寻求合作,才能实现更快更大发展。我们将高质高效举办第七届海峡两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动,擦亮‘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金字招牌,拓展盐亭‘朋友圈’,力争引进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增强县域发展动能。”何长鹰代表认为,还应该聚焦聚力“双招双引”,用好“招引地图”,持续开展“带编进校”“带岗进校”,大力倡导“盐商回归、乡贤创业”,不断推动资本回流、项目回流、人才回归。
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态势是实施“开放活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我市纺织鞋服产业而言,尚缺乏行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应该有针对性地通过现有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在杨帆委员看来,开放合作必须做大规模,强化项目引进,围绕产业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具有强链补链功能的企业入驻,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市场功能,扎实推进以商招商。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