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身场地
绵阳新闻网讯 全市两会前夕,涪江观察特别策划推出“2023年,我给全市‘两会’捎句话”活动,市民纷纷通过多种方式说期盼、出点子,为绵阳发展建言献策。其中,既有对卫生医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期盼,也有对住房、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希望愿景。
市民任缚鹏说,现在休闲娱乐的公共活动场地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但运动功能还局限于散步、骑车等,希望能扩充公共体育场地功能,比如增加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六人制篮球场等。
政协委员谢娟对此十分认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显得十分重要。市教育和体育局也是按照全民健身路径在予以规划,比如广场、公园、河堤等,着力夯实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19个,全民健身站点2500余个,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健身群众超过160万人次。
“这些健身站点安装的器械以单杠、双杠、太空漫步机等为主,主要也是考虑到场地因素。”谢娟说,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等场所,需要对场地进行同步规划、布局,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市公共健身场地及器材的不断新增、更新和改善,将满足市民休闲健身的多样化需求。
和谢娟一样,来自盐亭代表团的侯俊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年来,全民健身活动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但还是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侯俊看来,城市居民“去哪儿健身”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此,他建议,可以将体育场地的建设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大环境之中,比如在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规划建设之初,就预留充足的健身场所,以此提高体育场地增量。其次,依托城市现状,充分调研论证,在公园、广场等地势开阔平坦的区域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加设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最后,就是要加强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维修维护,建立日常管理维护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除了这些,我觉得还可以在民间体育赛事上予以考虑,把赛事活动尽可能地办到群众身边去,实现全民健身。”侯俊表示。(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