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
焦点话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绵阳要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大力度促进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域全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全面推进村级片区乡村规划编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十佳十差乡镇(街道)”评比,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精彩回放
一年来,绵阳坚持统筹全域、协调发展,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机场东路、滨河北路等9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提升。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39个、棚户区改造524套,既有住宅增设电梯330部,整治城市内涝点27个,建成47个口袋公园,百姓幸福感大幅提升,获得央视连续点赞。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和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垃圾分类处置排名在全国大幅提升。县域实力不断增强,梓潼入选全国水系联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县,三台入选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盐亭富驿镇等4个镇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代表委员热议
2023年,绵阳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寇子胜代表表示,在规划布局方面,一是强化构建“成德绵城镇发展轴”;二是构建“绵遂渝城镇发展轴”;三是做强“南部产业协作发展带”。在区域交通方面,一是做好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保障,完善高速网络;二是保障新机场(迁建)和江油、北川、三台、盐亭、平武五个通用机场建设。在区域联动方面,一是以科技城战略职能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副中心城市能级;二是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数据显示,2021年末,绵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63%。同期,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为此,政协委员邓新认为,一方面,绵阳城镇化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探索一种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
如何以人为核心,推进绵阳新型城镇化?苏杰代表提出五个建议:一是加大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建设,健全“城市由谁来更新,怎么更新,如何保障”等系列机制举措;二是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旧城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不能“一拆了之”,建议因地制宜为城市留存记忆,通过微改造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四是加强百强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五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
政协委员许小君提到,需要思考如何推动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未来方向,主战场在县城。
政协委员赵波谈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大通道,也要完善内部大动脉。如规划建设环科技城大道,将青莲、魏城、黄土等地连接起来,形成大环线。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王俊代表建议,以乡村人才引育促进人才振兴。加大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加强与院校合作,积极培养培训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乡贤能人。同时,以弘扬文明乡风促进文化振兴,大力推广家庭积分制,开展先进典型评比活动。此外,建议以城乡环境提质促进生态振兴,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