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2023年绵阳“两会”特别报道 > 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发稿时间: 2023-01-06 08:21    来源: 绵阳日报

  □绵报融媒记者 刘毅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一年来,我市全心全意为民惠民、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两会期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焦点话题

  我市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群众就业增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精彩回放

  民生实事稳步推进。54件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8件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完成年度目标。实施稳就业攻坚行动,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1万人,累计为16万余名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救助金6.5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71.46万人,首款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惠绵保”参保92.32万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义务教育学校22所,分别新增学位2920个、7920个。发放减免各类资金3.2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9.59万人次。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试点,适老化改造困难老年人家庭2970户。社会治理持续加强。蝉联五届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扎实开展“八五”普法,3个村(社区)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10个村(社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

  代表委员热议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代表、委员围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绵阳社会经济发展中建言献策。

  就兜底民生保障底线,苏杰代表建议,首先要促进居住消费,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力度,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多渠道供给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在住房、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应从全年龄段来谋划设计建设。如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要进一步统筹考虑,加大投入,提高品质。要进一步加快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要以人民所需所盼为根本目的,加大保障力度,真正让每一件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

  李树勇代表认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民生工作,要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李作虎代表建议,积极争取推动农村道路提标改造,形成更加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路网,促进乡村发展,共享发展红利。母鑫玥委员建议,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养老服务责任意识,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监督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赵凤兰代表认为,应鼓励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到农村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充分运用税收、社会保障、公益慈善等分配调节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陈赟委员说,现在农村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入,比如农业机械或资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对本村撂荒地进行治理,使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

  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贺强华委员建议,围绕构建成渝绵“旅游金三角”发展目标,准确把握绵阳文旅发展现状和特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何立群委员建议,推进经典剧目打造,唱响成渝副中心主题曲。

编辑:李志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